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枭 > 第613章 杨行密的忧心

第613章 杨行密的忧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徐温不是害怕步了朱延寿后尘,而是忧虑会不会遭到外放,失去扬州的生活和兵权。

正常情况下,杨行密理应为儿子铺路,外放老资格的左牙指挥使,右牙指挥使,提拔杨渥亲信取而代之。

今日,徐温知晓了不会遭到外放。

原因非是杨行密信任徐温,而是杨渥的纨绔不成器,缺乏驭下的统治能力。

杨行密需要徐温制衡杨渥的亲信,避免杨渥遭到亲信架空夺权。

徐温又寻思楚瑜,听说楚瑜还没回到江宁,他的大儿子徐知训,已然任职金陵县主簿。

徐知训成为徐温的耳目,回报说楚瑜虽然不在江宁,军政主官都是各司其职,没人趁机发展更多权势。

还有,江宁与常州的勾结公然化,平民都知道,江宁楚瑜与常州高岩,休戚与共的同盟。

徐温下意识摇头,杨行密奈何不得楚瑜,常州归附杭州钱氏,楚瑜与常州抱团,左右摇摆的维持尾大不掉。

徐温暗叹的不想了,谨慎的明哲保身方为上策,日后杨渥不能容,还能投奔楚瑜。

......

扬州军府大堂,左侧的偏衙,判官周隐与胥吏,正在处置淮南道的军政公文。

事实上,周隐没说过,刘威接任淮南节度使,而是说杨渥不成器,建议刘威暂时接手淮南军权柄,辅佐大王幼子。

周隐是不愿淮南军基业,毁在杨渥手里,耿直的劝说杨行密,属于不见外的私下建议。

杨行密岂能接受,对于周隐生出防范心思,害怕周隐阳奉阴违的背叛。

淮南军府的出入军令,都是周隐签押管理,事实上兼任掌书记。

周隐是出于公心举荐刘威,原因是刘威的地位仅次于杨行密,军功彪炳,官职淮南军的行军司马。

论及正常权力排序,节度使第一,行军司马第二,节度副使能够多位,多数是流于虚权的高官地位。

刘威虽然任职行军司马,但被杨行密排挤出淮南军统治中枢,外放兼任庐州刺史。

刘威出身庐州,杨行密发迹于庐州。

刘威任职庐州刺史,一直安分守己,不辞辛苦的治理庐州。

周隐放下笔,想一下,扭头伸手取来浏览过的一封公文,打开看一下,起身离开去见杨行密。

周隐走入书房,恭敬见礼:“大王。”

“嗯,何事?”杨行密虚弱回应。

周隐打开公文,念出内容,最后说道:“这封来自登州的公文存在蹊跷,传告大唐皇帝建置玄菟郡,公文应当来自朝廷,为何登州传告。”

杨行密轻语:“登州位于胶东半岛,隶属淄青节度,王师范投降朱温,现在冒出一个玄菟郡,或许海外势力,意图进夺淄青节度。”

周隐点头。

杨行密又道:“无非是投石问路,取得我们的认可,为日后联合对付宣武军。”

周隐点头。

杨行密又道:“此事公布天下,彰显我们尊崇大唐皇帝,本王累了。”

周隐回应,告辞离开了。

......

两日后,周隐接到来自东吴军的公文,看了之后,去见杨行密。

周隐走入书房,杨行密扭头虚弱问道:“何事?”

周隐止步,说道:“东吴军来了公文,自从秦裴任职东吴节度使,江宁负责的军需,擅自直接发给东吴军各营。”

杨行密扭头望天,神情似乎思虑。

周隐耐心等候,军力的权柄主要三种,指挥权,任免权,军需权。

东吴军的任免权,在李神福时期,基本是李神福做主,之后报给扬州军府。

秦裴升任节度使,东吴军还没发生过将官任免。

李神福时期,江宁负担的东吴军需,都是交给节度使幕僚官员,然后分发下去。

现在,江宁越过东吴节度使,直接给予东吴军各营,等同于剥夺了节度使的军需权。

周隐等候良久,忍不住说道:“大王,江宁擅自越权给予,意图控制东吴军,不能纵容姑息。”

杨行密卧病中,思维流于迟钝不灵。

周隐的禀告,杨行密下意识猜度,楚瑜是否回到了江宁?

周隐的直接定性,不仅打扰了杨行密,还引起杨行密的烦恶。

杨行密非常倚重周隐,偏偏周隐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根筋的唱反调,涉嫌背叛的举荐刘威。

杨行密虚弱道:“江宁的做法暂不驳斥,你去吧。”

周隐不能接受,辩驳:“大王,东吴军负有制衡武宁军的作用,不能破坏制衡。”

杨行密虚弱道:“本王需要大局上的制衡,楚瑜缺乏压服将帅的军功,只能依靠军需影响军心,你去吧。”

周隐无奈,只好告辞离开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