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3.第2233章
第2233章
不过根据李凒所了解到的信息,这些荷兰人的国家远在数万里之外,来到东方的不过是由一群武装商人所组成的机构,就相当于是一个大型的商号,要跟海汉这样的区域强国对抗自然会很吃力。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海汉起家的时候似乎也是类似的情况,海汉人宣称自己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海汉国,而他们初到大明的时候也是以贸易起家,逐步发展壮大之后才在三亚建立了政权。
同样都是以武装海商的身份在陌生环境中发展,荷兰人没能做到的事,海汉人却都很好地完成了。但海汉显然也没有放松警惕,对于同样是以海上跨国贸易为主业的荷兰人,设置了诸多门槛限制其发展。
李凒再拿本国一作对比,海汉对朝鲜明显是采取了扶持的政策,还帮助朝鲜在大同江下游完成了铁矿的勘探和开采准备工作,而不会像对付荷兰人这样,想方设法地控制其获取钢铁的途径。
这大概才是盟友的待遇吧!李凒想到此节,心里不禁感到有些温暖。若是海汉对朝鲜的盐铁等关键行业进行控制,那处于弱势一方的朝鲜大概也很难抗拒,但海汉并没有趁人之危采取这样的措施,可见这个盟友的确值得信赖。
如果李凒的经济学再精进一些,他或许就会慢慢意识到海汉对待朝鲜的方式虽然比较温柔,但其目的也还是要在盐铁这类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中拥有足够的影响力。
朝鲜在大同江流域与海汉合作建设的盐场、矿场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海汉提供生产技术和启动资金,而这些优惠条件也并非白白提供给朝鲜,今后这些产业都会有一定比例的收益将划归到海汉名下。
而因为朝鲜在战后向海汉大量借款用于重建和维持各级官府机构的运转,海汉的金融机构和制度也趁此机会进入到了朝鲜这个几乎完全空白的市场。
假以时日,海汉在朝鲜的影响力将会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而越来越显著,再辅以贸易、文教、军事等领域的交流培训,海汉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控朝鲜,使其成为海汉的仆从国。
海汉的这种操作套路虽然有些复杂,见效的速度也肯定不如军事占领那么快,但在此之前却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范例,便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的安南国。
海汉对安南施加影响的过程,与当下对朝鲜所采取的措施有许多相似之处。海汉介入安南的时候,安南也是处于战乱之中,由海汉出兵协助其平息国内战事,由此从安南获得了大量人口、资源及数个条件优越的天然海港。而在安南的战后重建当中,海汉也是积极介入,几乎所有重要行业和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都能在其中见到海汉的印记。
海汉的这些措施实施数年之后,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安南军政两界稍有名气的年轻官员,至少七八成是有在海汉留学或是接受专门培训的经历。再加上现在的安南统治者与海汉高层关系交好,整个统治阶级的立场都是明显倾向于海汉,这就使得安南成为了海汉最早的忠实拥趸之一。
海汉从这个过程中获益颇丰,人口、市场、各种自然资源、多个天然海港、坚定的盟友……有了这样的成功范本,海汉自然也会期望能将这一套操作方案用到其他国家,而朝鲜在去年所遇到的状况,对海汉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了。
所以尽管当时出兵朝鲜有着种种的困难,海汉还是迅速组织起了一支强大的远征军奔赴朝鲜。这除了要遏止清军的南下攻势之外,更重要的目的便是要借此机会让朝鲜彻底纳入到海汉构建的国际体系之中。
只不过海汉高层所部署的这些手段都太高深,以至于包括李凒在内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其中的奥妙,所以不管是参与战后重建还是安排到三亚留学,李凒认为海汉所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帮助朝鲜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也是对此心存感激,并不会怀疑这其中还另有目的。
在李凒看来,像荷兰这样明显受到海汉针对的国家,那便是尚未获得海汉认可的局外人,而诸如安南、朝鲜这样的国家,才是海汉信赖的“自己人”,才能有资格从海汉学习各种先进技术,购买军火,以及获得海汉的军事庇护。
“田大人,那如果荷兰人彻底服软,也像葡萄牙人那样对贵国表示顺从,贵国对其的态度会发生改变吗?”李凒好奇地追问道。
田征应道:“宁大人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必要的时候,对手也可以变成盟友,所以我国对荷兰的态度也不会是一成不变,会视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李凒想了想又道:“那贵国与我国的关系……”
“也是一样的道理。”田征听了半截便猜到李凒想说什么,打断了话头应道:“假如有朝一日贵国为了更大的利益,不愿再与我国结盟,那么我国肯定会对此作出一些调整。不过世子可以放心,只要贵国没有主动改变现状,那我国绝对不会对贵国采取任何不友好的措施。”
田征的这个表态其实非常模糊,什么是不友好的措施,其实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李凒听了这话却极为受用,认为这是田征代表海汉官方所作出的一个明确表态,当下也是宽心不少。
田征道:“其实世子大可不必担心,我们两国文化相通,又曾并肩作战,今后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都会越来越多,两国的外交关系只会越来越好,不太可能出现世子所想的那种特殊状况。”
“如此自然最好不过。”李凒点头道:“待日后在下回到国内,自然也将继续大力推动两国友好往来。”
田征道:“世子有心了!不过世子在三亚期间,最好也不要主动去招惹大明使臣,若是伤了和气,我们夹在中间也不太好处理。”
李凒这时候气早就平了,闻言便应道:“今日之事虽是那位费大人故意挑起,但在下也的确不够冷静,若不是田大人恰好出现,在下恐怕就真会被他给算计了!日后再碰着他,我便远远绕道避开,不会让外交部的各位大人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