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公映
大概是看他的反应过于紧张,王导笑着道,“其实我现在约你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等《王朝》公映结束,你肯定会大火。”但紧接着,他话音一转,“咱们丑话说在前头,我可是提前约你的,到时候你的片酬得给我一个公道的价格,不然我可不干呀!”
车上的众人闻言,也纷纷露出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笑容。
宋雁桥窘迫的连连摆手,“我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都来不及,怎么还敢提钱?就算您让我无片酬出演,只要您愿意给我一个小角色,我都没问题的。”
宋雁桥这话,可以说说得非常实在了。
谁知面对青年诚恳无比的话语,王导回馈回去的竟是一声冷哼,“哼,年轻人话可不要说太满。”
宋雁桥红着脸嘟囔,“我没说大话,我真的愿意。”
王导却没接他的话茬儿,对于青年的话,他心中自然是受用的,但他也没有欺负小孩的习惯,该给的片酬,肯定会给到位,但在他这里,从没有天价片酬一说。
这也是他顽固传闻的一来源。
对于一些人,一些事,他不愿意给对方脸的时候,谁也奈何不了他。
谁不知他爱拍文艺片出名的同时,脾气也是出了名的轴。
《王朝》是他掌镜的第一部带有商业色彩的电影。
一开始,淮海影视的江总找他拍这个本子的时候,王石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对方动用多方关系请他的时候,他虽然勉强出席,但也不忘带几个老总过去恶心对方一番,却没想到那个年轻的老总那么沉得住气,非但没因为他的阴阳怪气而生气,反而话里话外满是诚意。
王石心里过意不去,就破例看了眼本子。
没想到这一看,主动的人竟然变成了他,也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找到了第二春。
再后来,他就遇到了眼前的青年,只能说一切都是缘分。
但真正让他动了提携念头的,除了青年的演技,还有对方的态度。
现在圈里的风气整体都非常的急躁,可能是因为市场的极速扩张,让太多人吃到了红利后,然后一些人就变得得意忘形起来。
老一辈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早就被抛到了脑后,现在流行的是割韭菜,赚快钱。
会摆几个pose,会唱两首歌就成偶像了。
还有些本家饭碗都没端稳,就急着跨行,然后就诞生了一些数字小姐,数字先生。
王石对圈内这些乱象,是绝对的嗤之以鼻的,有这些做对比,青年的态度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在被全网黑的时候,青年能坚持本心,不是自己的错就不道歉,被公司解约,整个行业冷藏,也想办法赚钱还债。
在《王朝》的票房一飞冲天,所有人都亢奋不已时,青年却不骄不躁的做着一些琐事,仿佛外界的喧扰吵闹都与他无关。
这样的心境,王石都自愧不如。
拍文艺片确实让他拿奖拿到手软,但票房惨不忍睹也是事实,每次接到好本子,他高兴的同时,也愁的慌。
导演这行业也有鄙视链,拍文艺片的看不起拍商业片的,拍商业片的看不起拍网络大电影的。
王石可是说站在导演这个行业的金字塔,但每次票房连本都收不回的窘境,让投资人看到他都避如蛇蝎,反而对他下层的商业片导演亲睐有加。
这让王石如何不气,但是靠他自己一个人投资,也是真投资不起,所以每每只能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凑够一部电影的资金。
《王朝》可以说是他事业的一个转机,也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
如果没有遇到这部电影,王石都说不清自己能在这条坚持自我的道路上走多远,或许过个几年也会学老友们捏鼻子接部商业片,或许会被嘲,或许连个被嘲的机会都没有就扑了街。
但不管如果,人总要吃饭的,他想在这行做下去,就少不得向现实弯腰。
有这部电影在手,少说五六年多则七八年,他不用再愁投资的事情,拽住了几欲掉落的底裤,自然也就托住了他那岌岌可危的自尊。
在电影行业整体疲软的趋势下,《王朝》显然成为了最大的黑马,短短九天时间,票房高达三十亿元。
这部由淮海影视全权投资的作品,给它的出品方带来了超高的投资回报率。
简而言之,江安河赚大发了,江1氏集团赚大发了。
淮海影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也第一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