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101章 建业风云(11)

第101章 建业风云(1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过这一日,甘述出门联络同僚,自来到建业后杳无音信的贺质却突然出现在甘府。

一进府门,贺质就直接找到马淳,对马淳道:“子厚,今日鲁文安进京,各家子弟相约宴请文安,你快随我一同前往。”

马淳一愣,问道:“这鲁文安是谁?”

贺质拍拍额头道:“怪我,没跟你说清楚,这鲁文安是故大都督鲁肃鲁子敬遗腹子,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子敬公病故,归葬于东城。如今文安年长,至尊召其入京,授其为郎官,随侍左右。朝中文武大臣当年受子敬公恩惠颇多,文安入京授官,自然要相约设宴祝贺。”

东吴鼎鼎大名的鲁肃马淳当然知道。此公是后世演义中有名的老好人,就算是正史上也说此人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还有独断之明。《吴书》也说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当年孙策进据江东时缺少军粮,周瑜向鲁肃借粮,鲁肃即指一囷相赠,又以另一囷做保,雇工开始为周瑜打造单刀5000口。周瑜命兵卒取来麻袋200个,每袋装50斤,将粮食搬回营地。还诞生了“指囷相赠”的成语。

过了不久,孙策去世,孙权即位,鲁肃又献上榻上策,为孙权的江东政权奠定了今后的战略方向。在曹操南下进攻江南,他又极力劝谏孙权全力抵抗不要投降。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他又根据天下诸侯的实力,力推联刘抗曹,使得东吴孙氏闻居三分天下。要不是他死后孙权贪图荆州,背后袭击关羽,破坏了联刘抗曹的基本国策,导致东吴失去了被上中原的最佳良机,此时的天下还说不定鹿死谁手呢。

终鲁肃一生,真正做到了像诸葛亮一样为东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东吴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诸葛亮,毕竟他的一囷军粮和五千口单刀在关键时刻帮助孙策打下了江东六郡,又早于诸葛亮提出了西取巴蜀北上中原的战略方针。

而他不仅仅在战略战术上是江东孙氏的顶级助手,在人才推荐上更是为东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一生为孙权推荐了无数人才,最有名的就是庞统,可惜孙权嫌庞统貌丑没有用他。还有诸葛瑾和吕蒙,推荐吕蒙还诞生了“识别三日,刮目相看”这个成语。

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可惜就在他四十六岁正值壮年时就因病亡故,对东吴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孙权为此也痛心不已,所以当他的遗腹子鲁淑年长学有所成时就下诏召其入京授官,准备带在身边历练。

当然像鲁淑这样根正苗红的官二代,将来的成就肯定不可限量,即便是贺质也是望尘莫及的。这点马淳是羡慕不来的,谁让他有一个牛到极点的老爹。不过贺质带他一起赴宴马淳却是一定要参加的,不是为了见一下那些历史上有名的牛人,而是借机寻找解救主公甘瑰的可能。贺质也是看到这个机会,所以才急匆匆的来甘府找马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