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93章 建业风云(3)

第93章 建业风云(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听说太常承明公与中执法子羽公这些时日多次上书为左将军鸣冤,或许可以去拜见二公。”

“那就烦请二郎君也遣人去潘承明和是子羽二公府邸投贴求见。”

“嗯,我这就书写拜帖遣人送到各府。”甘述点头答应。

二人再商议片刻,马淳离开书房回到自己客房。

说实话,马淳并不想涉足到京师建业的官场争斗之中。前世他就是个小小的民营企业老板,做商务还算可以,但是和政界官员接触却总是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后世的那些乡镇官员就能把自己搞的团团转,更何况如今面对的都是些高官高官。他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员玩弄于股掌之上,到时候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前世他看过很多网文,那些现代的渣渣一穿越到古代就凭着所谓的超越时代的见识,立马风生水起,恨不得所有人都当他是位面之子,虎躯一震名人名将就拜倒在地,纷纷前来跪舔。

可是现实却是自他来到这个时代,只有那些毫无见识的平民百姓,因为他给与的帮助还能当他是个人物,其他稍有地位的地方豪族和官员都有利用、吊打他的手段。

他所遇到的人当中,只有甘瑰在利用他之后还算厚道,把他收入麾下,给了个主簿的官职,算是让他步入到官僚阶层,摆脱了底层百姓的地位。其他的就算是老师谢赞一家,也是利用完了他之后想把他一脚踢走。要不是他再次回到山阴,给谢承分析了一下形势,让谢氏做出正确反应,估计以后连进入谢氏的大门都不太可能。

即便谢氏疏离马淳,可马淳作为谢氏弟子,将来要是谢氏有难,还得全力为谢氏奔波,因为世道就是这样,他马淳头上牢牢的印着谢氏弟子的烙印。要是他将来对谢氏不管不顾,那么他这个人的名声也就臭了,不管他如何努力,那些士人阶层绝对不会再接纳他,不要说升官了,连在士族当中立足都很难,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当权者安个罪名处理了。

还有许多其他豪门,若非他献出的增产之术让他们增加了许多财富,他们谁会认识你这个寒门出身的马淳马子厚?就凭那几首酸不拉几的诗文,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你入仕升官还抢了这些家族子弟怀里的官位,不把你一脚踩在地上就已经算是不错了,还要帮助你?吃饱了撑的?

所以马淳真的不想来建业,虽然他作为后世人,也愿意看看这个时代三大都城之一的吴都建业的风采。但要是以生命为代价游览建业,他还是从内心里不愿意的。

可是他又不能不来,因为和谢氏一样,马淳是甘瑰的家臣,作为甘氏家臣,吃的是甘氏的俸禄,必须效忠甘氏。

这里就要说说汉末三国时期以及两晋南北朝的官职制度。当时朝廷正式官职其实不多,一般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种。又分为有朝廷征辟和开府征辟两种形式的官僚。

朝廷征辟就不用说了,就是孝廉和茂才两种,各州郡每年有一定的份额,大致上每郡按人口多少一年两到三人。像吴国这样的国家,就算加上遥领之州,通过举荐孝廉和茂才,每年朝廷正式征辟的官员不到三十人。对于整个东吴朝廷来说,这样出来的官员数量远远不够使用,而且对于数量庞大的各大世家豪族子弟,要获得举荐名额难度也大大增加。

这样状况下就有了开府征辟制度。原本在秦汉时只有丞相和大将军还有三公具有开府资格,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也是因为战功越来越多,导致了将军职位的增加。原本汉末中郎将就已经时高位了,但是到后期中郎将只能算中层职位,大量的武将获得了骠骑将军、四征、四镇等高级将领名号,这些武将手下有大量士卒,那么管理这些士卒也必定会需要很多官僚。仅仅依靠朝廷征辟就满足不了这些官僚缺口,于是朝廷就允许这些将领开府自行征辟官员,当然这些官员依然算是朝廷编制,享受国家俸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