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29章 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第29章 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马淳不敢多言,低声道:“诺。”退出书房。

出了书房,马淳叹了口气,知道自己已经不为老师所喜。

汉末三国以及后面的魏晋南北朝的官职体系非常复杂,但总体来说分为清流和浊流两种。清流官一般是走举孝廉从而被征辟为郎官,再根据其在郎官时的表现分派到各个官署或地方,只要有才名有能力,上升途径很多,这是士人入仕最好的途径。类似于唐宋以后的科举入仕,这是正途。

还有一种时浊流官,主要是一些略有才能但举不了孝廉,又想当官的人晋升之道。大多是以吏员的身份得官,基本上就是做一些各个官署的杂物类工作,繁琐而劳累,所得官职最高不过是仓大使、掾属吏或者县尉等百石官职,且终身很难晋升。

这里要插一句,当年蜀汉先主刘备虽然有着剿灭黄巾军功,但因出身不好也只能得到区区安喜县尉的官职,秩百石的浊流官,就算他后来没有痛打督邮,保住了自己的官职,后面也很难升官。

回到自己房间,马淳知道自己在谢府停留的时间不多了,谢赞刚才对自己说的话明显是打发自己走人的意思。不过想想也对,甭管自己才学如何,首先出身就是个大问题,在东吴这种大环境下未来成就有限,对于谢家来说只是个类似于工具人的存在。

自己这个工具人才学不错,所以举办一个盛大的收徒仪式,借此巩固了与其他世家的联系,并重新靠上了太子这条线,目的已经达成了。而且不管谢家将来怎么对待自己,作为谢家弟子,身上已经打上了谢氏的标签,不能也不许背叛谢家,将来只能为谢家卖命。否则自己将难以立足于这个世界。所以在谢赞认为自己有危险思想苗头的时候果断打法走自己,对于谢赞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然谢赞江东大名士的名头在这里,当初把自己捧得那么高,说自己诗才可与陈王曹植相媲美,又让人点评自己为“小荷”,那么在太守吾粲那里推荐得官职绝对不会是那种杂役属吏,孝廉是不敢想了,浊流当中得主官应该是没问题的。

不过马淳更清楚,自己的思想确实与主流士人阶层不太合拍。他虽然小心谨慎的想要在这乱世活下去,但是后世几十年的教育生活,使得自己很难淡然的看待如今这种世道。当他能够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时候,总想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改变,帮助那些可怜的人们,想让他们活的更好一些,在石峡里如此,到了山阴城也是如此,这必然会和那些既得利益者比如谢家、贺家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样的话,出外当个小官,历练一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马淳不知不觉中从抱大腿活下去的思想开始有了改变。

这时门外有人说道:“子厚贤弟可在?愚兄前来拜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