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谢邀:万代帝王,奉我为主! > 第85章 蒙古的大迂回战略

第85章 蒙古的大迂回战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防守后方,最为关键。”

……

大迂回?

此话一出,听得几个皇帝面面相觑,根本不理解这个现代化的词。

岳飞和郭子仪倒是面露沉思,他们是领兵打仗的,要考虑方方面面,自然知道“大迂回”的策略。

庄凡又道,“按照曾经的历史进展,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无法抵挡住蒙古帝国的大迂回战略。”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而且庄凡说话,尤其与古代皇帝交谈,一向不开玩笑。

大迂回?

灭国?

“先生,还望赐教。”赵构紧张问道。

庄凡先是说出自己知道的历史,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针对当时蒙古和金、南宋三相对峙的局面,请教降将郭宝玉是否有统一天下的良策。郭宝玉认为无论是金朝和南宋,他们对于所占的地域环境都非常熟悉,单靠短时间的急兵攻击,很难有破城的成效,唯有“奇兵出奇路”才能获得成功。

公元1253年,蒙古军队统帅忽必烈为达到进攻南宋都城临安的战略意图,便命令三路大军以达拉沟。

达拉沟这个地方。

极为偏远。

与南宋的国都,直线距离超过2000公里。

在古时候,这2000公里可谓是天涯海角的距离了。

余辉之后,蒙古帝国的军队,进而在夺取云南以后作为军备、粮草、兵源的中转点,南下广西桂林后再度北上直取南宋粮草储备重地-两湖地区,并于其他北方军队汇合后合围江淮地区,直捣临安。

“先生,不对吧?蒙古帝国的骑兵有大优势,为何不占领黄河西边的中原之地?”刘邦问道。

“本将也有困惑。”

郭子仪接着说道,“以先生分析的双方军力对比情况,凭借蒙古骑兵的强大机动优势,为何不以先期占领的河南、江苏等地作为军事跳板进攻临安,而是舍近求远从千里之外的山区作为进攻始发点?”

“要知道从这些占领地出发到临安的直线距离不过400公里,并且东部地形也较为平坦,非常适合大军团或者骑兵集群进行军事攻击。反观蒙古军队如果从西部山区出发作战,一路不仅会受到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延缓行军速度,而且还有可能遭受来自南宋军队的伏击,造成战略目标被提前暴露,迂回战略不就功亏一篑。”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庄凡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看向岳飞,微笑问道,“岳将军,依你之见呢?”

看着桌上一张军事地图,岳飞沉思了一会,说道,“回先生,依我分析,应该是由北向南进攻通道的军事威胁因素,我发现从西南地区出兵进行合围战略反而是减小己方军队伤亡,并且还能降低宋朝军队攻击锐气的军事良策。”

“想不到,这草原统帅,也有如此战略目光。”

是啊!

人家生长在草原的人,也不是吃素的。

庄凡点头,继续详细补充说明,毕竟接下来的南宋,要面对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草原绝对霸主。

能否修正历史,要靠赵构与岳飞。

庄凡指着地图,说蒙古军队即使能够短时间占领四川大部分地区,但是无法突破南宋将领孟珙在重庆合州一线设置的立体化防御堡垒。

同时,蒙古军队往往因为后勤补给的中断,而失去持续作战优势,转而只能退出四川盆地北上,无法进行连续的军事攻击。

虽然说蒙古军队凭借骑兵和步兵的协同攻击优势短暂攻取了襄阳。

但是,孟珙却在襄阳周边城池构建了严密的防护体系,城城相连,使蒙古军队在中道前期执行的机动战争,变成了风险很大的城池攻坚战,进而也消耗了蒙古军队的精锐作战力量。

另外一点,草原部落起家的蒙古军队,对于城池攻坚战他们几乎没有优势或者经验。

在灭亡金国时,城池的攻击策略还是南宋军队提供的。

东道的淮河平原地势非常平坦,俨然适合大军团行进。但是,淮河平原地区有许多长江支流水系以及其他中、小水道网交错分布,而部分地区容易形成沼泽地,自然严重阻碍了蒙古骑兵进行正常作战。同时,蒙古骑兵常年征战陆地,俨然不熟悉水战,便无法对南宋军队形成稳固的进攻趋势。

所以说,如果蒙古军队想要在短时间内依靠骑兵的机动优势快速将南宋一举灭掉,就不能进行一城一池的攻坚战,自然必须打破攻坚战的僵持局面,进而将蒙古军队的所有兵力重新机动起来对南宋军队实现大迂回包抄。

按照历史中记载,忽必烈会准备在南宋的南方疆域开辟一条新的迂回战线,进而可以和北方的三路蒙军对宋军形成合围之势。

那么,作为迂回战略线中转点的云南自然便成为蒙古军队进攻两湖以及江淮地区的新跳板。

听完庄凡的分析,所有人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了庄凡特意嘱咐的重点。

“岳将军,回去后,你应该迅速制定一系列方案,未雨绸缪。”庄凡说道。

“多谢先生指点。”岳飞感激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