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谢邀:万代帝王,奉我为主! > 第63章 古代修路的难题

第63章 古代修路的难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汉朝初建,百姓疾苦,四野萧条,官员也穷得叮当响,想贪财都找不到门路。

“修路前,看来还要整顿朝野,隔绝贪赃枉法的官员了。”杨广说道。

“惩治贪官,我倒是能给你些法子。”庄凡说道。

“请先生赐教。”李隆基快速说道。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前我说过吧?这位开局一个碗的皇帝,登上帝位,就让明朝的官员,无一敢贪,我将他的三条计策说于你们。”

“你们可以效仿,根据各自帝国的情况,掌握好其中的尺度即可。”

元朝末年,官贪吏污,社会腐败,百姓痛苦。

朱元璋出身布衣,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遭受过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与那些徇私枉法、横征暴敛、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势同水火,苦大仇深。

再者,朱元璋早年迫于生计,曾扛过工、放过牛,后来又化过缘、讨过饭,饱尝了人间风霜冷暖,耳闻了朝廷黑暗腐败,目睹了农民水深火热。

因此对贫苦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对贪官污吏怀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仇恨。

当上皇帝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手段,狠刹贪赃枉法之歪风。

可以说,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态度之坚决、手段之严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一,让贪官污吏丢人现眼。明代地方官员每三年一次进京朝觐,也就是述职,皇帝照例要赐宴。朱元璋规定:凡政绩突出、为官清廉者,赐座,坐着吃;平常官员,有宴无座,站着吃;劣官庸官,无宴无座,排好队在门口守候,看着别人吃,等里面酒足饭饱退席后,方许离去。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要求,凡为民造福的好官,将其事迹书写在家乡的旌善亭,供人传美。

做了坏事的,则将其劣迹书写于家乡的申明亭,引人唾骂;对于那些犯罪留职、免罪复职的官吏,则将其所犯过失张贴在自家大门上,以示警戒,使之自行反省,

其二,准许老百姓控告捉拿官吏。朱元璋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御制《大诰》中郑重申明:凡守令贪污者,允许百姓赴京控告;百姓们监视、控告、捉拿贪官污吏,是“助我为此也”。

算是帮我朱元璋一个忙,言辞相当诚恳。

其三,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朱元璋诏令:“自今犯赃者无怠”。

不久后又下令,犯赃罪的官吏一律贬谪到凤阳屯种,也就是罚去干农活。

有一年,在凤阳屯种的官吏就接近一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贪官。

在《大明律》中,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处罪特别重。

其中,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之地充军。

官吏贪污获赃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之刑。

对付贪官污吏,除去用刑法规定的“五刑”,朱元璋还常常法外用刑,包括抽筋、挑膝盖、剁指、剁脚、剥皮等酷刑。

在官衙前,往往有一个剥皮场,和一个专挑贪官人头的长杆;在官衙办公书案旁,则有一个塞满稻草的人皮,用以震慑和恐吓那些心存贪渎之念的官吏,使之触目惊心。

……

听完“老朱”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惩治贪官的策略后,刘邦等人那叫一个目瞪口呆。

在他们看来,这位朱元璋,绝对是个狠人,狠皇帝。

“先生,俗话说过度则反,这些举措是很好,可就怕过了界线,反而引起朝局动荡。”杨广面露担忧神色说道。

他的隋朝,政局好不容易平稳下来,如此彻底整治官场,只怕适得其反,引起其他乱数。

庄凡说道,“重症,需要下猛药,否则治标不治本,伤口再发脓,岂不是又再痛一次?”

刘邦也说道,“先生说得在理,官场清廉了,不给承包商任何可乘之机,全国修建水泥公路的各项事宜,才能保证进度与质量。”

此时,几个皇帝已经将庄凡的话,默默记在了心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