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历史:泱泱华夏,对话古今 > 第53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第53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眼见孔子的脸色渐渐难看起来,眼眸中的表情尤为复杂,看不喜怒,却有一股难言的悲哀。

这下子,黄渊哪里还不清楚,你这是想歪了呀。

“如今,华夏首领甚至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在教育上的投资,要远远强于其他方面,甚至许多的高精尖设备与先进科学成果,也是掌握在一些高校手中。”

“为了圆我华夏子孙的求学梦,华夏可以说是倾尽全力。”

孔子一愣,随即问道:“那为何...”

可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黄渊打断了。

“对于一心求学,对知识心存敬畏,知道珍惜之人,我们自然是欢迎的。”

“可若是一些终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对知识毫无敬畏之心,只知亵渎的人。难道也要为他们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吗?”

这一问,振聋发聩!

孔子直接呆愣当场,脑海中久久回荡着黄渊的话语。

身为古人的他,更加知道知识的获取有多么艰难,知道教育的资源有多么珍贵。

同样,他也知道,天下人不全是像他儒家三千弟子一样充满求学之心的人。

更多的是觉得求学没有用,甚至不如多挥舞一番锄头,多种点地,以至于来年能填饱肚子来得实在。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们错了吗?

不好说。

人家只是想要填饱肚子而已,这样也错了?

即使他身为圣人,也不好点评。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人已经不适合再学习了。

所以说,他很认同黄渊的思想。

有教无类是没错,但是不能强迫对方学习,而是应该对那些主动求学之人有教无类。这才是他儒家思想。

“因此,我们在小学过渡到初中,初中过渡到高中的时候,都会设置一场升学考试,只有度过考试之人,才能继续学习。”

“原来如此,后世的教育制度,竟然如此精妙!”

孔子觉得,自己悟了!

自己有教无类的思想只是一个大的方面,只有一个大的方向。

可是很多细节上的处理,他是没有想到的。

但是后世子孙想到了,不仅仅是想到了,他们甚至做到了,做好了!

这样严密的升学制度,选拔制度,只存在于自己的理想当中吧,可是如今,却呈现在自己眼前!

这便是后世子孙的又一伟大造物吗?

“细细思量过后,仲尼拜服,深感此制度之精妙,相比春秋时期,已是有如云泥之别。”

“若是当年的稷下学宫肯如此培养人才,何至于没落。”

这一刻的孔夫子,感慨良多啊。若是这种制度出现在我春秋,该有多好?

“我的天,原来咱们的应试教育制度这么牛逼的吗?为啥我一点感觉没有?还觉得小时候背课文累的要死。”

“那是因为你生在现代,你和古代人比一比。当时知识都被世家大族垄断,寒门难出贵子。”

“隋朝出现科举制度虽然延绵了一千多年,号称选贤举能,但也大有弊端,逼疯了不知道多少人。”

“没错。科举没考中的文人还少吗?写聊斋的蒲松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我甚至还依稀记得当年学的那篇文言文《范进中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