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被流放后我名留青史了 > 第165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165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65章

京城, 皇宫

才入冬,大殿的火盆就烧得极旺。

太子正在朱批奏折,批完一本, 就看到自己的心腹淮安踌躇不已地徘徊在门口,想进来吧又犹豫, 想转身离开吧,又下不了决心。

太子放下朱笔, 问道, “怎么了?可是又有什么坏消息传来?”太子不只口气冷淡, 连眉目也冷淡极了。

淮安踌躇着不敢说,只能预先说道,“太子,你可不能动怒啊。”

太子自嘲一笑,果然是坏消息,“说吧, 是刑长风他们夺了缓化还是汝阴王等人又占了哪里?”针对刑长风的计划一次次失败, 太子已经不抱希望能听到什么好消息了。

“是霍家和刑长风联姻了,先前派去传旨的天使团路遇马贼, 不幸罹难。”

太子呼吸一窒, 继而冷笑,这是明目张胆嫁祸给马贼呢,“很好,牧守四方的大将, 他们伊春竟得了其二。”没想到, 一个小小的军屯终成大患。

淮安的头垂得低低的。

“咳咳,这些人,一个个都不看好朝廷啊。”霍家弃大梁而就刑长风, 真的完全出乎太子的意料,霍老将军可谓是大梁的肱骨,没了他和霍家军,大梁犹如被拔了一半牙齿的犬。而且他如今这一选择,只会让大梁的百姓人心惶惶。

“给缓化增兵吧。”

“这——从何处调兵?”

太子道,“将攻打汝阴的大军中的卫家军调过去。”总不能让刑长风他们占领了绥化和嘉川,然后沟通西北,将伊春等地和北境连成一片,雄据北方一带。

“霍家反叛出朝廷一事,是否明诏天下?”

太子有些萧索地道,“不必了。”下旨诘问谴责又如何?汝阴王安南王刑长风等人接二连三地反叛,尚可以骂他们乱臣贼子,但随着霍老将军等人的反叛,恐怕老百姓觉得怪异之余,还会说大梁无道才致君臣反目。而且到了此时此刻,他明显护不住大梁完成的万里江山了,是时候做个决断了。

徐州,汝阴

无数因灾难因战乱而生存艰难的百姓涌向伊春,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老百姓们背着简单的行囊,或者踽踽独行,或者结伴而往。

一路上,他们相互鼓励打气。

“到俆州了,再坚持一下,咱们到了伊春就好了。”

“听说伊春有亩产千斤的神种粮食,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岂止千斤?听说是三千多斤才对。”

周围的老百姓闻言,眼睛都直了,这么高产,不愧是神种。他们只要种上一亩神种粮食,一家子一年的口粮就够了。

红薯消息的泄露,姚春暖并不意外,因为种植红薯的不止伊春,还有北境那边。即使他们伊春能做好保密的工作,北境那边也不一定。能保密到这会,姚春暖已经很满意了。

汝阴王府

汝阴王等人也接到了霍家与刑长风联?继续的消息。

汝阴王叹息道,“牧守四方的大将,他们伊春得了其二,此乃劲敌啊。”生平劲敌。

司马贤摇着扇子,对此没有附和,心里是认可汝阴王的话的,但作为谋士,在主子明显有些心灰意冷或者意兴阑珊的时候,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

“主公,伊春发展迅速,咱们这边也不慢啊。况且朝廷的主力一直都是我们扛着,我们还打下了整个徐州,并且兵力发展到三十万,很厉害了。”

听完他的话,汝阴王果然高兴了,但一想到目前流民北上的情况,又皱了眉头,“你说那伊春怎么有那么多粮食,敢吸收那么多老百姓呢?”太多老百姓涌去伊春了。更甚者,很多人对他们经营的徐州过而不入,就很心酸。

他知道,这么些日子以来,伊春一直做着平抑粮价的事,加之巴渊的存在,故而伊春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也最大。

至于像伊春一样平抑粮价?说实话,在徐州境内,他们也做不到。因为他们储存的粮食,养着二三十万大军就已经很吃力了。只能开设一些粥棚施粥,以此来赚取民心。但目前看来,效果不是很好。

司马贤在心里琢磨了一下,照伊春这样子毫无限制地招收难民流民,对伊春的存粮消耗一定很大。

他知道,伊春有存粮,数量还不少。俗话说,谷贱则伤农,谷贵则伤民,粟米价格即粮价,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是一国的重中之重。

往年每逢收获季节,都是农民卖粮的高峰期,这个时候的粮食是最便宜的,甚至还会出现奸商压低价格购入粟米。这时候,国家参与进来,一来可以让粮价□□在一定范围,不至于因价格太低而伤农,二来可以补充仓禀,以防灾年或者战争之用。伊春城主府那帮人,之前就一直在吸纳老百姓卖出的粮食。等后面粮食价格因为战乱等原因疯涨之时,伊春的粮价反倒没怎么涨,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价格水平。

平抑粮价其实是大梁的责任,但大梁因为旱情因为战乱的原因,加上国库空虚,地方糜烂,并不能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能。反倒是伊春,一直在做着平抑粮价的事。

但他们储存的粮食是有限的,却在无限地招收涌向伊春的难民灾民,显然似乎没有限制百姓的想法。如此一来,他们的存粮一定会告急的。可对方就敢这么干,难道那个传言是真的?伊春真的有神种粮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