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最后疯狂终败亡
滚落马下,孙鸿飞竟然顺势站起,这才挺着长枪来扎小雷霆。小雷霆一拨马头,侧过身来,左手锤也撒了手,迎着那杆铁枪便砸了过去。
孙鸿飞想用枪将锤拨开,奈何这大锤太过沉重,再加上小雷霆扔出的惯力,他根本就拨不动,大锤如同一座小山压将过来,他终究还是没有闪开,瞬间便被砸成了肉饼。
宁军主帅已死,滕国军卒顿时一片欢呼。庞彪令旗一挥,“何不乘胜追击!”所有的滕军便沿着山谷追将过去。
待他们来到山谷外,那剩余的宁军早就跑的没了踪影,庞彪这才喝令军卒返回,打扫战场,掩埋尸体。
对于孙鸿飞的尸首,他毕竟是宁国的主帅,李秀娥下旨,专门给他找了一口上好的棺木装殓起来,派人送回宁国。
河中尚有5艘战舰残骸,李秀娥调集了数10艘货船前来打捞,总不能让这些残破的战舰阻挡着河道。
这些战舰虽然破损的很严重,但李秀娥发现其中最后面那两艘要稍好一些,特别是船体的下部和后部并没有损伤,专门叫来造船的技师,让他们想法进行修补,可以为滕国所用。此乃后话。
再说宁国军卒逃到十里茶馆大营,惊魂未定,没了主帅,何去何从?幸存的十几位偏将也没了主意,清点人数,剩下的军卒不足一万。
几位将士一商议,仗是没法再打了,决定去找北山口武不松,担心滕军借机杀将过来,便匆匆忙忙拔营起寨,向北而去。
队伍尚未离开,来了一队人马,起初他们还以为是滕军杀过来了呢,到了近前才知道是将孙鸿飞的遗体送了过来。他们只得接了,还得对这些滕国军卒表示感谢,遂带着孙鸿飞的棺椁离开了这片伤心地。
再说武不松。孙鸿飞已经给他下令,在5艘战舰运兵进攻东山口的同时,要求他对北山口发起攻击。
孙鸿飞的意图很明显,两个地点同时作战,只要有一方能够突进去,那宁国就算是胜利了。在那宽阔地带,滕军的这点人数是抵挡不住宁国铁骑的。
武不松已经郁闷了很久,接到军令之后,便与众谋士武将进行商议,重点是如何清除峡谷两侧的伏兵,若是没有他们阻挠,现在宁国4万大军,想必还是能够冲过峡谷的。
虽说第一次攻击的时候,宁军遭受到了巨型战炮的轰击,可这4万人没有一个人现场经历,他们并不晓得这战炮是何物,唯一知道的就是有轰隆轰隆的响声。
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不清楚这大炮的威力,还一直想着冲过山口,他们却将攻击的重点放到了峡谷两侧山上的伏兵身上。
这一次武不松倒是听取了大谋士周孟公的主意,并且不折不扣地安排了。
峡谷的东西两侧各派5000军卒登山,不管路途多么难走。也一定要攻击到最前沿,与山上的伏兵进行决战,一旦战斗打响,3万军卒便迅速冲过峡谷。
这样伤亡肯定不小,但是最终的胜利还是有很大把握的。现在从兵力上来说,宁国一方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只要形成面对面的阵势必胜无疑。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想当然,武不松才有了破釜沉舟的行动。
峡谷两侧的设想,倒在他的意料之中,宁国的军卒行进得异常艰苦,翻山越岭,好不容易与那滕军伏兵相遇了。
埋伏在峡谷两侧山崖上的滕国伏兵都不超过1000人,各自面对5000宁军,他们毫不畏惧。至于对方的行动早有斥侯获悉,已提前做好了准备,以逸待劳。
宁军艰辛而来,又是一番辛苦跋涉,早已是疲惫不堪,刚一出现便遭到一阵箭雨的袭击,跑到前面的百余人很快就阵亡了。
可是后续的宁军接二连三地继续出现,同时他们弯弓搭箭进行还击,滕军这方出现了伤亡。
火铳响了。宁军的进攻遭到了更为猛烈的阻击,不得前进,可他们依旧在不停地放箭。
宁军在扩大伤亡的同时,滕国军卒伤亡也在增加。照这样下去,山上的这些伏兵迟早要被宁军所消灭,那这两个伏击点就要被清除了。
武不松觉得时辰差不多了,便指挥3万将土拥进峡谷。他此时的想法似乎与孙鸿飞当时的想法极其相似。事实上宁军通过峡谷的时候,遭到的伏击确实比以前小了许多,看来山上的进攻将滕军伏兵已经牵制住了。
看到这个形势,武不松心中大喜,催促宁军迅速通过山谷,直向滕军大营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