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有弦月 > 第二百七七章:一理既通,应晓百理(一)

第二百七七章:一理既通,应晓百理(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道温煦的风掠过小池,再钻入曲梁宫的窗户,窗户边的父子二人,自是感了阵阵舒心,不约而同的伸展了四脚,末了,相视一笑。

下一瞬,秦昭世好似想了甚似的,问道:“济民可知今日教你看此书的目的?”

秦济民不解的望着秦昭世,道:“君父教济民且先看过此书,再照自已的意思,将其书写出来,书中不解之意,方才已是在君父处得到解答也,还有甚济民不曾注意的,还请君父教我。”言罢躬身一礼。

秦昭世不避不闪的受了一礼,复问道:“济民可知《楚辞》乃是何人所著也?”

秦济民闻言,仔细的确认自家君父确实未曾戏耍他,方才回道:“君父,《楚辞》乃是楚国百年前的忠朝屈原所著也。”

秦昭世大步行至秦济民的小几案前,伸手拿起《楚辞》。

扬在秦济民的眼前,指着竹简上,随意翻出的一卷,道:“屈原如此大才之人,楚怀王继位之初,楚国任用屈原等人将楚国大治,为何到最后怀王身死在秦国,而屈原亦投江自尽也?”

秦济民闻言笑眯了眼,捂着嘴偷乐起来,道:“君父你好没道理,难道不是我们秦国先祖大智慧,方才将楚怀王败下阵的吗?”

秦昭世抬手在其前额上,轻拍了一下,道:“顽皮胡闹,此事乃是楚怀王自身的问题居多也,你瞧他来秦之前,都做了些甚事耶?”

楚怀王年轻之时,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之人,进取贤人之言,一时将楚国推上了大治之风,当时便有人言,楚怀王若能一直如此,便可称王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楚怀王晚年之时,齐国、韩国、魏国三国大败楚军之后,又与秦军交战。

在秦国攻取了楚国八座城池之后,不听取忠臣了屈原之言,在与秦国交战之后,轻易便信了秦国先祖话,赴约而来,遭幽禁在了秦国,楚国推举了新王,拒绝了秦国割地便放归楚怀王之言。

楚怀王只三年便在秦国郁郁而亡,忠臣屈原在不久之后,亦是抱石投江而亡也。

秦济民在脑海中梳理了一遍楚怀王生平事迹,才回道:“君父,楚怀王同样是为君者,与夏启帝不尽相同,却又尽相同。皆是远贤人,任由已心而行事,故才酿成大祸矣。”

秦昭世点头,道:“济民能明白此间因缘,为父甚是欣慰,止不过光是明白还不过的,你可知需要如何去做?”

秦济民蹙着好看的小眉头,好似教这个问题难住了,久久不言语......

------题外话------

这么温馨的场面,小樵听的是《别离愁》。莫不是个精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