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三百六十五章 贺礼

第三百六十五章 贺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为人重情重义,更是目标决心坚毅之辈。

加上每月都有来信,这种关心,便是一个铁人,也能感之真心。

但对于入蜀相辅,以成就大业的时间,诸葛亮一直未能下定决心。

便是月前,得见刘釜亲笔信,知南中已平,于民治等多方面多用其策,以行感激之言后,诸葛亮知晓南中正是缺人少人,急需帮衬之机,亦有意动入蜀,只是方与黄家昏事,遂只能缓之。

这次昏事确定,诸葛亮也知道自己,是时候做出决策之时了。

不过,一旦有了家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还需要未来的妻子同意才是。

望着闪烁的火光,诸葛亮的思绪也在跳动。

见夜已深沉,他调整好心态,有些好奇今次友人刘釜又会为之送上什么礼物?

待之用钥匙将之打开,发现上方是一书信。

下方却有书册,但绝非什么孤本。诸葛亮仔细一看,他识得刘釜字迹,即以见为刘釜亲笔所载。

一共十本,第一册以为《问政》,内中详细描述自高祖立国以来,大汉之于政治策谋。

诸葛亮看得非常仔细,只看了数页,便是《问政》一册,即让他感受到了刘釜于政略上的独特见解。由小见大,足可见之崇高野望,以及治世之才。

这样的人,若是以为君主,治理大汉天下,大汉或不于今日这般杂乱悲苦!

诸葛亮忽然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他不自觉的摇了摇头,将未开封的书信和《问政》放于岸上,陆续浅看其他。

后又有《农书》、《墨尚》、《归商》、《基建》、《诗说》等九册,涉及天文地理,即是农商诸事。

诸葛亮非常小心的翻阅,只看前端,便觉受益匪浅。

仿佛看到了某日某夜下,刘釜之于本人,坐于案几之畔,一边沉思,一边记述之场景。

内中之涉及,便是他见过最有才华之庞统,亦感之稍逊风骚。

而面对于世人,刘釜少彰显学识,不崇虚名,多以仁义行实事感化之。可见豁达、脚踏实地,而轻名声之人,这才是真正成事之辈!

诸葛亮同样很明白,此当为过去数年,乃至于十多年来,刘釜不断积累及记载之学识。

实际正是如此,常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刘釜喜好记录笔记,在通过族兄刘炤处,得晓诸葛亮与黄氏有结亲之意,心思感叹,故于一月前,南中初平时,即开始整理将数年之积攒,毫无保留送来,以作礼物。

当日他之大昏,诸葛亮赠之于《平南中策》,为之帮助颇多。今之于此,他便赠予十册。

但于诸葛亮看来,于之大昏之前,将之倾囊相送,不仅仅是信任和鼓励那般简单,是将他当做可以托付身家性命之人!

刘釜于之前番知遇之恩,何以为报?

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面色肃穆,双手小心的将之拿出,放于一侧小箱锁好。

此中之物,当以为今次最佳之礼,来日当以细读。

他不顾夜色之深,坐于灯火畔,打开了刘釜于之书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