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分歧

第三百三十九章 分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滇池郡府内,刘釜今日招所有部将,另有郡府诸吏于舍,开始商议于移民之设置,也是最终之决定。

此事本于数日前,就有过讨论,但法正和泠苞,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法正认为应该将汉民居住于一起,最好能安置于靠近滇池的俞元境内。

此地之所在,位于滇池以东。

法正知晓刘釜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将南中作为主治之所,滇池自位于中心之地。以平南将军府,也将于五月中前后,全部迁来滇池。

是故,滇池之安宁非常重要。

便是在南中推行刘釜倡议的统籍管理之下,做最坏之打算,为防再有蛮夷铤而走险行乱事。而若能形成以汉民为主的俞元多地立于四周,未来行汉人征兵之举后,将能有效护卫好滇池之安宁。

法正作为典型的大汉士大夫,其自是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学礼仪文化的南中蛮夷,同匈奴、鲜卑一样,自属于其心中之“异族”。从这个方面看,来源于天生之警戒,将汉民聚一起,分而统之,正合其礼。

泠苞之建议,恰恰相反,他觉得当将汉人拆散,分属各县地,便于汉人之习惯,慢慢影响蛮夷,促进汉夷融合,最终实现南中的长治久安,此正贴合刘釜想法。

双方各执己见,各有支持之军吏、官吏。

可以说,法正产生这般想法的根源,在于其并不认为刘釜会久居南中,南中只是刘釜未来出蜀,争霸天下之跳杆。

他于南安时,即与刘釜的那夜座谈中,即未有于刘釜将“安夷模式”照搬到南中之全盘赞成。

由长远利益和当下情况来看,花费实在太大。有此花费,远不如装备一支强军。

遂而,以强有力的兵力,维护好南中现状,再行迁入之汉人,补充兵源,借南中之战,取得之物资,壮大己身,后取蜀郡及广大益州,借蜀郡等地之富饶,以之后盾,再可近得汉中,或荆州之地。

用法正前两日,与刘釜私下密语那般:“君为汉之宗室,心怀匡扶之意,不能久居南中。当以聚之财,壮大己身,恢复汉室之后,再根治南中,亦可矣!

若行泠君之计,以君之谋。

南中之所建设,未来数年,反而会成为大军之麻烦,便是君亦无力抽身于南中之事,何以聚集势力,将来兵抗曹袁?”

法正本就是个务实派,他此言从刘釜实际出发,面面俱到。但真要讲起来,刘备、孙权、刘表,尤其曹操,哪一个不是枭雄?

想要败他们,几年可乎?

若是几年可以,他当然是先灭天下割据势力,恢复江山,再行治理。

而刘釜比任何都清楚,现实的答案是否定的。恢复汉室,完成一统,此当为一个漫长的拉锯战。

经由此事,且至少眼下看来,年轻的法正于战场上多有奇谋,可于远略和天下大势上,有些富于理想化,比孔明略差一些。

因此,刘釜宁愿放弃一时的名利得失,他要做的是长远备战。

所以,南中长远之安稳,以及能源源不断供给其钱粮,被之视为大后方的蜀地之长远安稳,比正式夺取益州权势,更为重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