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九十六章 后事

第九十六章 后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大汉历,建安元年,七月二十一日。

原益州郡太守,为刘璋表为骑都尉的景毅景文坚,于成都居所病逝,享年七十有七。

景毅为人廉正,为民所爱。

是日,得闻消息的益州牧刘璋,亲随益州官吏,往景府吊唁。

其余官吏、百姓,亦是络绎不绝。

而在景毅曾为吏之所,一些百姓得之病逝消息,竟亲于家中设祭。

景毅病逝当日,刘釜即遣景氏仆从,向阿姊,族兄,张松,另有州牧府等去了消息。

其虽还未正式成为景氏女婿,但也亲自帮着操办,主要做的,便是同景丰等人一道,接待往来吊唁者。

因做过安夷县令,于南中待得时间比较小,加上他于夷族中有不少影响,刘釜主要接待起了南中来人。

如雍氏、高氏,朱氏等诸多南中豪强,本身于成都有居所,在景毅病重时,即遣人问询,对景毅这位在南中治理过十几年的汉吏,心中亦是敬佩。

故而,这些豪强于成都留的子嗣亲随,几乎每日都要来,刘釜逐渐和之相熟。

凭借着景毅留下的人脉,刘釜于此除了和南中主要豪强间,建立了相应的联系外。

每日从州牧府,乃至各郡府往来的官吏,于大舅子景丰的介绍下,刘釜也是认识众多。

继而,帮着景氏处理家庭事务的这段时间,刘釜虽未正式受职,但有景氏的后盾,便已结识了不少人,潜移默化的扩充了人脉。

而景毅弥留之际,言之一切从简。

但往来者众多,加上景氏内部的商议,此间的“简”只得局限在一定程度,声势却不可谓之不大,所谓“简”,当是化作了泡影。

后,景毅的丧礼持续了将近一月,直到临近八月二十日,才下葬。

这还没结束,为方便远道而来的吊唁者,景氏于墓地也搭建的又庐舍。

如至亲之辈,景顾等子嗣,则是于此守墓。

孙子辈的景丰,景连,景天等,也于此守墓。

而于这一月间的时间,未婚妻景文茵,也是多次和刘釜见面,说话少,可如衣服吃食等,若是仆从未有安排,景文茵便亲自着手布置。

且说当日得见景文茵的面容后,刘釜也看破了许多真相,二人心有灵犀,他自未说破。

但景毅之病逝,两人的婚期自然而然的要被推迟。

儒家以孝治天下,东汉尤讲孝道。

孝子之事亲有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反之,若是“凡父母之丧未满,女嫁夫,男娶妻,忘哀戚之心。”,乃是大不孝!

此之为居丧不婚。

丧期有三,父母、丈夫和帝王。

景毅乃属景文茵的亲祖父,与刘釜婚期本需推迟一年就可,但经过商议,刘釜便决定推迟两年。

景文茵比之小一岁。

两年后,他虚岁方满二十一,景文茵也才二十。

其时,正是适合之时。

此决定,得到了景氏人,阿姊刘妍,包括刘氏族人的一致同意。

随着景氏的事情变少,刘釜恰也行孝一月,便暂时离开了景氏。

正当他打算和法正等人一聚,再往刘循府上拜访一下,后到州牧府报道时,府吏向之传来消息,益州牧刘璋,召之见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