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七十四章 粮道

第七十四章 粮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文童老脸一红,道:“吾有一友,亦是吾远方表亲,其家族为同劳大族,恰昨日来安夷,见安夷流民之问题,故说道此事!

若行此事,吾愿推荐吾友,其人口才在吾之上,自幼善辩。

且其人仰慕县君已久,县君若有时间,可愿见上一见!”

厅舍内的诸人,顿时恍然大悟。

难怪平日喜欢深思熟虑、为人显得有些沉默的文童,今日一反常态,早早把心里计策说了出来,原来是受人所托。

刘釜也没想到,到了现在,有人仰慕自己,为了想见到他,竟托人献计,难道他的魅力已经这么大了吗?

内心这臭美的心思一闪而逝,刘釜很快把问题放在了当下。

文童之友,提出这般构想,方才又给一些先决条件,尤其之本身是南中大族的一员,说了此话,看来是有信心成事的。

见总归是要见得,若此人有能力,待事成后,让之在本地为吏,或是向州郡举荐,也未尝不可。

当然,按照这人南中大族子弟的身份,在郡府或是各地县寺求一官职,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今来安夷难道是真的只为见他刘釜?

就如同高沛这般,愿意放弃在郡府为吏的机会,来到安夷这片穷山恶水之地。

可能这便是名带来的好处吧!

带着好奇的心理,刘釜颔首道:“文君之友若有时间,不妨请之于今夜面谈一番。安夷事重,一日都不能托了!”

文童面色一松,忙回道:“吾友现在就居住在县郭之内,随时可以拜见县君。”

文童提了一计,也只是对安夷的粮食危机有了一个解决方法。

随后,郑度所言的一计,却是从另一个方面入手,来杜绝因粮食等问题,而可能带来的流民之乱。

“县君忧虑粮食不足,是担心来到安夷的流民吃不饱肚子,进而生乱。其实在粮食问题之上,只要能坚持到交州之粮供上,以及今岁秋粮收获,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而为防止不断涌来的流民生出乱子,吾建言可以使这些新入得流民忙起来,且以分散之。

何以让流民忙起来,县城的城郭还需加高,荒野的田地尚需开垦,还有梯田的灌溉,以继续实行县君的工分制……”

安夷县的建设依旧在继续,包括现在入籍了安夷县民,其实也有不少在为县寺做工而获得一定的粮食或钱物。

郑度此法也是借鉴了刘釜当日在初设安夷县时的做法,以抽取夷人或是汉人青壮做工,以之换取财物,一方面能为安夷建设做贡献,一方面能让青壮年忙碌起来,防止生乱。

同时,按照工分,可以为新来的流民,以换取土地资源。

回到现实之内,安夷县未开垦的山林资源实在太大了,就算再来五十万流民也能容得下。

在土地的诱惑下,吃食,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不能一日两餐吃稻谷麦子,那可以吃异罗湖的鱼类,水里的没了,可以吃陆上跑的,陆上跑的没有了,还有天空飞的。

再说工程,工程是做不完的。

安夷县的各项工程做完了,还有新的工程会被开发出来。

郑度看问题,一眼就看到了本质。

刘釜听罢,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决定,后又咨询了王朝等人的意见。

将手下诸吏的想法汇总以后,才做出了最终决定。

“粮食问题要尽力解决,有交州和南中这两个大方向,让盐队在南中开采盐物易粮的法子也不要停止,另还需我等勒紧裤腰带,为应对流民的到来,县寺的伙食,自即日起,由三餐减为两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