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二十八章 记室

第二十八章 记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椽者,承托屋面的木构件。其处于整个行政机构中,自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椽史地位的提升,直到东汉末三国时期,才有了巨大的提升。如之当下,一如太傅府,太尉府,都已增设专门的记室,本地吏又叫“记室令史”。

其中有重要官吏,全称为“主记室椽”,简称主记或记椽,也就是秘书办公室主任。

记室之内,还有其他的官职,如主记室史,主记书佐,记室书佐等。

三国时,曹操手下的陈琳,还有后三国时期,曹魏中的钟会,便管理过记室。

刘釜也能明白景毅的良苦用心,让他担任记室史,大致也是看他是个政治菜鸟,存着锻炼的意思。

毕竟,作为记室的一员,每日要帮长吏处理很多的文书,有时候还要与郡府各部门交往,确实是个快速增长经验的好地方。

且他自身读书较多,才华也得之认可,外加写的一手好字,这恐怕是景毅让他在记室任职的另一个主因。

对这个官职,刘釜本身也是满意的,主记室史职位只比主记室椽低一级,但同样可与益州郡郡府的许多官吏交往,借此,他恰好能多认识并结交一些人。

单从对他的职位挑选来说,景毅确实不负为长辈,为人正直不说,还乐于从实际考量,帮衬他这个故友晚辈。

刘釜心中感激,没做过多思考,便行礼应道:“劳得景公厚爱,釜于记室之内,定然好生学习。”

看出刘釜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景毅心中赞了一声,然后摸着花白的胡子,笑道:“季安,汝于记室之内,但有什么疑惑,可问询主记张松。”

张松?

刘釜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但能被他记起,也就说明此人在东汉末年是有名气的,刘釜暗在心下记住这个名字,打算回去好好想想。

于景府留食了午饭,刘釜向景毅提出了告别,待景毅之孙景然将之送出府外时。

刘釜叫住这位和自己年岁相仿的年轻人,遂咨询道:“景兄,方才景公言之张主记,却不知是哪里人?”

他方才在吃饭的间隙,便回忆起三国历史上,益州地有哪一个叫张松的了。可不就是那位助刘备入蜀,后为之兄告发,遭刘璋斩杀的张松张子乔吗?

这可是整个三国中的一个关键人物!

刘釜需要确认下。

和之前的高傲略有不同,景然此时显得有些腼腆,垂着头,给人一种小女儿模样,道:“好叫季安知道,这位张主记,乃是蜀郡人。两年前,我祖父闻之才名,遂召来。

别看张主记相貌平平,但其也不负之名气,见识通达,有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之能!

其下之吏,无不服也!”

刘釜心中有数,也看出景然有意把张松的才干说出来,于他听。

如此推崇的模样,左右感觉,景然的目的,似是像打击他的信心?当还是对之前的较量耿耿于怀?

刘釜暗觉好笑,他的心中装着三十岁成年人的胸襟,自不会将心思放在脸上。

好生道谢后,便带着虎头回往城内的院落。

回去的路上,刘釜的大脑快速转动,将即将面对的上司的其他讯息也给整理出来。

籍贯在蜀郡,能力匪浅……而今,他能初步确定此张松大概率是彼张松。

据三国刘卲写的《人物志》所述,此中张松,蜀郡人,除了有惊人的才能,如记忆超群外,传言之其貌不扬,曹操便是颜值控,最后才错失了这般人才。

另外,于记载中,张松和法正、孟达皆为好友,那是不是说,可以借张松,与另两位三国名人,提前搭上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