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四百三十七章 亮劝

第四百三十七章 亮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诸葛亮时下之态,正是完全融入他之府上,以为处世,能解之所忧,刘釜故将交州忧患先于心中放下。

他含笑而言:“我正于此忧也!孔明请讲!”

感受到刘釜神色中的殷切和鼓励,诸葛亮沉声道:“亮之所见,今岁虽有汉中之战,绵竹又有水患。

但于益州整体收成,比十多载之前,大有提升。

亮观之细微,发现以南中四郡之发展为先。

亮于滇池数月,沿途见闻,自觉是使君于南中,恳田、开发水利、因地制宜之主因,基本之因则在于使君之屯田,以发挥百姓生产之积极。

蜀郡、广汉、巴地,乃至于汉中之地,为大族把控,民多忧劳。

为避赋税,大族之间,更多少报,此为州府之失。

究之根本,自焉以来,益州之地,大族之内,多有累世之恩,文法萎靡,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所以致弊,民心丢失,此所为使君为百姓迎入,而璋之败也!

但于现在,使君之于宽厚,能安一时,不能安一世。”

若是刘璋听到此话,定然疑惑丛生,以诸葛亮此言别有用心。

但刘釜不会,他知道诸葛亮是真正为之处事,同样是为他大业效力。

土地粮产乃是前兆,也是刘焉父子遗留问题之具体表现。可今次官吏调整中,刘釜大量使用蜀人,以恩表那些投效之大族。

这于一定程度上,是可赢得更多人归心,但会让之前被刘璋打压的益州士死灰复燃。以此,自是引得了诸葛亮的担忧。

刘釜于此也是忧思,他不是万能,在对之投效的大族之上,安抚、警惕之外,如何把控,这个度,很难行以把控。

诸葛亮才之言,没有明说,但借纳粮之事,实际也是劝谏刘釜,该行雷霆手段时,当行雷霆手段,不能因之投效,而以放宽。

世界上,没有一碗水,是能完全端平的。

他自己想要益州太平,以恢复实力,但于此,会让益州势力独树一帜。因此之下,必然对未来北伐,与曹操坑正产生影响。

恩威并施,如之于南中之治,同适应于蜀郡等多地,才是成事之道。

诸葛亮这当头一棒,让刘釜豁然惊醒。

政治从来不能以感情出发,更不能因一时之利而蒙蔽。

被之视作未来大后方的益州,即便是亲族,也绝对不能让之有太大掌控。

所为官吏轮调,依然远远不够。大族之间,有纽带连接,以如官官相护,此正以为埋下隐患。

刘釜得以想起,前番他与岳翁景顾商议,以地方荐之本地士人,往南中为吏,诸葛亮为何兴致不高,面带忧虑了。

而今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他之前于地方势力之平衡,确有些大意了!

现在诸葛亮谈起,何尝不是让之坚定决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