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四百二十四章 蜀对(下)

第四百二十四章 蜀对(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使君乃大汉宗室,长沙定王之后,得当今天子之赏,更得授衣带诏。

谷</span>  曹操有朝廷大义,使君是仁义,是道义。

便是曹操得汉中,聚关、凉军阀,只要使君一声令下,以做备战,借山川之险要,足能拒守。

曹操以为窃国之贼,世人自聚于使君威望之下,仁者无敌,将来可以寻机出征。

至于交州之地,有陈君等在,又有使君多年恩惠,行流民戍土,只要士氏能相厚。

孙策再大,行现下之地固守,无患也!

孙策又有徐州曹操之地,与刘备、刘表皆有暗地交锋,其内部之不合,正可为使君所用。

往好处想,使君正可借此,相互交集,除强敌,而取荆、扬之地。

这即为坏处之打算,水来土掩,不知亮可解使君之忧?”

正像诸葛亮说的那样,刘釜目光长远,但也有一个缺点,把战事总喜欢往坏处想。

以为曹操,刘表,袁绍之属,为劲敌。这样看去,便常以高估了敌人之实力,而贬低了自己之实力。

故以每逢战事,汉中情形未决,刘釜已经将汉中当做曹操占领后,如何举兵防卫来处置。

身处于局内,旁人是于自身高估,刘釜是于己身低估。

诸葛亮短短数月总结的很是到位,刘釜顿觉云开雾散,抚掌道:“善!孔明乃吾解忧茶也!”

他随之拿起茶水,示意诸葛亮轻饮润喉。

刘釜在将茶杯放下后,继续道:“孔明已知,也已赞成,无论曹操究竟何为,我取汉中,是为汉中之重要。

集益州之力,此必得也!

但即能得汉中之下,我欲信大义于天下,计将安出?”

对于刘釜提出从益州开始,得天下之问,诸葛亮正是思衬良久,在踏入蜀地,结合实际后,正以定策,也是今夜本想交谈之重点。

先以刘釜开解,现今说出,正是时机所在。

恰刘釜似知所想,竟主动提出。

诸葛亮答道:“观天下之势,袁绍时已微弱,但得并、冀之土,如使君前言,早为强弩之末。

曹操得兖豫、青徐之地,占尽优势,可据守,但可不可与之争锋。

刘表微弱,南有张羡之地,其居荆州之所,又有孙策、刘备,从旁虎视眈眈,便是有心得益州,亦无力而往,使君足可同之交好。

但于交州之地,使君尽可交付南海太守,另有陈公台,自不需放太过精力。

从今看,使君即是将来得汉中,居益州富饶之地,高祖因之得帝业,此即为优势。

但想匡扶汉室,除可继续获得关、凉军阀支持,试做交好,以做招抚外,荆州为必取之所。

荆州之地,北据汉中、颍川相通,东连扬州,西据巴蜀要地,南又有交州。

使君今以安南中,此隐患早除,蜀地人皆归心。

若再得荆州,连接益、荆、交三州之地,北得关、凉,西安抚胡羌。

借汉宗室之名,以当下任公、主导建设学宫为辅,招纳天下士人,内修政理,外先想办法结交好孙策、刘备。

何愁大业不成?汉室不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