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四百一十一章 现实

第四百一十一章 现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巴郡、巴东郡、广汉郡亦然,各以法正、孟达、霍峻、马增等人为主使。其中法正正式调任巴郡太守,有监督三巴之地军事之权。

谷</span>  至于蜀郡,广汉,这两个重要之所,于蜀郡太守王商在半月前病故后,刘釜率众,亲往王家看望,后即自领蜀郡太守一职,广汉太守则是以张松担任。

这等委任之下,从明处看去,刘釜于州府故吏无不大加重用,但在实权方面,已经调整到了自己等人手中。

但同时,在分清敌我,谁能真心降之后,面对费观、吴懿这等真正有才能可拉拢之将领,刘釜也是真心以待之,无论是州府从事,亦或是驻守之中郎将,皆出于益州的绝对权力核心层。

蜀郡等多地的人事变动,于南中实际无多大影响。

在刘釜心中,即使获得了益州自主权,但于之整个布局下,南中仍是他的大后方,他发力的重要支点。

无论南中之经济、农事、军事之建设,仍要平稳推进,遂于大规模的变动并不可取。

只是在他得至成都,开始主持益州事务,即是家眷,还有诸葛亮等将军府吏,也陆续迁来成都之后,于南中之继续治理中,还需一个主事之人。

面对此中人选,必以可靠多能为先,毫无悬念,郑度是最为稳妥之辈。其人才能有目共睹,在过去两年间的南中治理中,一直为刘釜辅佐。更重要在于,郑度名望俱佳,品行便是让刘釜也赞叹不已。

遂而,刘釜以郑度任之,杜微、许汲、文童、王朝等故吏为辅。并在原安南将军府的基础上,正式于南中,筹建南中府。

南中府,同属益州之下,但因地理律令实际之差异,以单独设立,辖犍为、建宁、益州、牂牁四郡之地,以保持相应政策之连续性。

从地方势力架构看,因南中地区特殊性,在刘釜前数年,打掉南中豪族蛮头之后,整体权力正向官寺转移,形成了官寺的正确治理模式,非是益州其他之所,包括大汉其他州郡之地,以世家大族门阀为支撑之畸形权力架构,实际杜绝叛乱及大族割据之局面。

而抛开了世家门阀之基层统治,收权力以中央,保证了绝对的集权治理,由此看,南中之地,这也是现在以及将来,刘釜于益州统治最为牢固的基本盘,因为这里有超过百万计的最基层的民意支持。

刘釜同样清楚,在大汉其他之地,世家大族影响力之下,于地方乃至于中央官吏垄断之下,于当前现状之下,想要完全复制南中模式,几乎不可能。

特殊的条件,于世家大族对南中影响力较弱下,并以特殊机遇下,刘釜以后来人的思维,建设了南中“试点”,至于这个试点会走多远,会为大汉未来的政商环境,带来何种影响,又能否加快整个国家的权力架构思维之转变,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此中之改变,或需要几十年,上百年,乃至于数百年才能看出。

他需要开拓,但绝对不是脱离实际的开拓,否则只会成为第二个“王莽”。

含今次得取成都,及益州大部,都离不开益州大族之支持,即是将来,他想实现个人理想,再兴汉室,依旧离不开大族之支持、合作与妥协。

这就是现实。

无法逾越的现实鸿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