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之最后的帝国 > 第37章 蒸汽机

第37章 蒸汽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正如刘元稷所设想。

目前首先解决有无问题,之后再慢慢扩产提高。

既然能够研制,就先弄出来。

等以后自己势力范围扩大,原料,财富扩大,再快速发展不迟。

而没必要等完成原始积累后,再爆发,那样就太晚了。

毕竟三人来自后世,本就比同时代的人知道更多后世知识。

先打造,再扩产。

而不是如西方那样,先完成原始积累,再逐步投入工商业发展,最后才开始慢慢进入工业化。

当然李郓的计划还是厚积薄发,循序渐进。

而且目前人才,人力还是三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毕竟目前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的拖累,只要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小批量,小规模工业化就已经足够保证使用。

正如生产击发枪时,刘元稷对李郓所言,以目前的规模,刘元稷可以保证三到五万人的军队装备击发枪和火炮。

但人数要是再多一些,目前产能,特别是炸药,底火的产能就跟不上了。

不过五万人的刚需,对目前来说完全足够了。

而且要是真能训练,装备一支五万人的击发枪大军。

世界将无人可比。

虽然据刘元稷估计,目前其实最大的限制还是弹药奇缺。

在刘元稷的估算下,五万大军一年的弹药消耗怎么也得一两万吨吧,这还是在只有击发枪的纸壳弹消耗之下。

当然目前看,火炮威力足够大,黑火药又可大量应用的当下,击发枪的弹药消耗应没有刘元稷估算的这么多。

毕竟目前李郓并没有计划与大明全面开战,而是尽可能多的吸纳山民,壮大自己的实力。

而对于这些山民,刀枪剑戟怕都已经足够了,何况是击发枪和火炮乎。

再说正如李郓让七星岗,龙门水之中的山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新房住,能够过上稳定,安定的生活。

就以此去吸引,怕是其他山谷山民不需要大战一场,就能拱手而降。

那样弹药消耗,只会更低了。

只要如今明庭,没有什么异动。

各部军旅就根本不需要多少弹药消耗。

何况目前新军也只有两千五百人而已。

再怎么也消耗不完。

当然目前实际上主要是训练当中的射击训练需要消耗弹药。

而且为了让众军能够在战场上快速射击。

于海皎规定每人每天最少要射击一百发,一天就是二十五万发子弹。

虽然不是每天都会进行射击训练。

但是这样强度的训练下,实际上一年下来,光训练之中的弹药量就接近五千多吨。

更别说作战了。

所幸矿产之中钒矿储量充足,甘油目前也不缺,按照子弹所需小装药量来说,完全足够使用了。

完成火炮射击测试后。

于海皎便带人正式进驻修建在山口城要塞后建造的军营内。

而刘元稷也开始集中了五百工匠对蒸汽机进行最后的研发,生产工作。

刘元稷所打造的蒸汽机,正是按照后世瓦特改进型蒸汽机结构所打造。

从锅炉到气缸,从曲轴,平行连杆机构到滑阀配气机构,从调速机构到铁制飞轮。

全铁制打造的蒸汽机各部件,被刘元稷一一拆分研制,之后再组装起来便可。

从与气缸壁分开的冷凝器,到真空抽气机,从气缸绝热层,到用油润滑的活塞,光气缸的打造,刘元稷就带人用了一月的时间。

之后自动开闭的阀门,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曲轴连杆,滑阀配气系统,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

经过一系列零件,配件的研制,改造,测试,生产。

至十一月十六日。

第一台重达三吨,高十多米的蒸汽机在刘元稷和众工匠的手中被打造了出来。

看着这台经过测试转速达到八十转,马力达到两百三十马力的蒸汽机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