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之最后的帝国 > 第9章 发展(中)

第9章 发展(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是好,可我们没这么多人力去完成啊,而且这里虽是无人区,但是东江向东七十里是惠州府城,向西四十里是南海卫城,我们在这里建桥,他们不会有所察觉吗”

李郓皱了皱眉,又说道。

“我详细询问过黄家村的人,这罗浮山连绵数百里,平山也有近百里之多,高数百丈,山中多林,人迹罕至,而虽然沿着东江可以由南海直达惠州府城,但顺流而下还好,要是溯江而上,那就太困难了,加上每年夏秋两季河水暴涨,两岸河岸又不宽阔,故而这里虽为官道,但之间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行走,连驿站都没有,惠州,包括潮州的人,前往广州,一般会北上河源,长宁,再西行前往府城,这也是由江西南下的必经之地,所以这边虽然是主官道,但其实早已废弃,一年也见不了多少人”

刘元稷向李郓说道。

“那人力呢,如今整个村子就只有不到五千人,真正的青壮也就是还不到两千,其余皆是老弱妇孺,而如今我们又要挖掘水渠,又要开垦荒地,又要砍伐树木,又要烧制红砖,又要修补,新建房舍,人力已经捉襟见肘,我们又拿什么去修桥铺路,甚至一路延伸至海滨之地,挖池煮盐呢”

李郓起身摊手向刘元稷说道。

见李郓神色颇为无奈,刘元稷也有些恍惚起来。

“所以我才来找你商议一下啊,我需要的人也不多,我算过了四五月便是东江河水暴涨期,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就是一两个月,我打算先以五百人修建从山谷到东江边的山路,宽度在十五到二十米左右,等夏季过后,洪水退去,就开始修建桥梁绳索,最后就是一路延伸至海滨即可,大约工期一年左右,主要还是看绳索牵引的时效,要是绳索顺利,或许要不了一年”

刘元稷又说道

“别说五百人,五十个人我都有些困难啊,还有你真觉得仅靠五百人就能在一年内修通一座跨度二三十米,宽度二十多米的长桥吗,还有两条宽近二十米的翻山越岭的道路,你是太低估了后世基建狂魔的能力还是太高估了这些山民的水平啊,还五百,我看五千人也不见得一年内修得通这样一座桥和两条道路,别忘了,他们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更没有什么文化,仅仅只是一腔热血和一些简陋的工具,他们能做到吗”

李郓瞪着刘元稷,愤愤的说道。

刘元稷听后,默默的低下了头,默然不语。

李郓见此,暗叹一声。

“老刘啊,我知你有心,可如今我们确实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你看,那些土豆已经发芽了,最多四月,便会收获,到时候我们还有这些山民,就可以告别吃野菜,山货的日子了,等红薯,玉米成熟,收获后,明年我还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并开始种植大豆,黄豆,棉花,高粱,水稻,我问过山民,这些种子,县城内就有购买,一斤水稻种子大约三四文左右,也不贵,只是如今土地有限,现在也只能先砍伐树木,圈起来造田,不过有了巨型水车,我们可以将水引入山上,用来灌溉,也不困难,如今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先养活这些山民,养活我们自己,至少也得先填饱肚子吧,发展才是硬道理,先吃饱了,再说其他,而且我看了你那种水力印刷机,我忽然想到后世那种水力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我觉得你可以在这两样上上上心”

李郓拍了拍刘元稷的肩膀,笑道。

“那是珍妮纺纱机,结构我好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还有印象,其原理就是一个纺轮带动数个甚至数十个纱锭,如此是的纺纱效率大大提高,至于飞梭织布机,关键还是飞梭,实际上就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使得织布的速度更快,织出来的布匹也更宽,只是纺纱机还好,织布机的飞梭需要用到弹簧,如今炼铁都没用,我上哪去拉弹簧啊,更别说无论是纺纱机,还是织布机,我们一没有桑树,蚕丝,二没有棉花,原料都没用,弄出来也只能干放着,毫无用处啊”

刘元稷颇为无奈的说道。

“哎,我还说弄出来给山民弄几件干净衣服呢,任重道远啊”

李郓长叹一声,叹道。

“我的想法是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解决住宿问题,之后是原料问题,最后再慢慢炼铁,进入下一步工作,所以我才想要不要先修通道路和悬索桥,在海边煮盐,毕竟食盐不仅可以用来食用,还有很多工业用途,之前我说的纯碱,不就是食盐为原料吗,有了纯碱,再弄烧碱,那玻璃和肥皂就不是梦了,特别是肥皂,每天这么清水洗澡,我都要受够了,何况皂化反应的副产品是甘油,要是我们能够制造出高浓度浓硫酸和浓硝酸,弄出硝化甘油,这可是比欧洲如今所用的颗粒化黑火药更厉害啊,虽然欧洲那边火药还没有找到最佳配比,但这不影响我们弄出硝化甘油,硝化棉,硝化汞吧”

刘元稷带着兴奋的语气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