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千古仁君
对内,汉文帝刘恒根据汉朝社会发展现状,坚持“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并封赏了一批功臣,同时对一些实权功臣渐渐收回部分权利。
诸侯国那边,他一方面妥协让步,采取韬光养晦的战略,积聚实力,为后来的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打下了基础。
一方面采纳贾谊的建议,推行最原始版的“推恩令”,在合适的时机,将齐国一分为六,淮南国一分为三,渐渐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对外,刘恒采取“和亲”政策,让匈奴安静了一阵子。
然后卯足了劲打基础,为孙子汉武帝平定匈奴积累了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
在刘恒的努力与坚持下,皇权得到巩固,汉朝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时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也就此开始。
在汉文帝四年的一天,刘恒在宫中收到一封来自民间的上书,作者是一位名叫淳于缇萦的16岁小女孩所写。
淳于缇萦在上书中说到,自己的父亲淳于意由于犯了渎职罪,被押解到长安,即将面临肉刑(砍掉手、足之类)。
在信中,淳于缇莹表现出了对肉刑的恐惧,并希望自己能替父亲服罪。
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缺乏父爱,一生如履薄冰的刘恒,一直以来对阖家幸福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同时,作为一名统治者,刘恒也能深刻感受到,肉刑不利于社会生产发展,更不利于民众对汉朝的归附。
在与众臣商议之后,刘恒颁布诏令废除肉刑,改为笞刑和杖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皇帝。
基于秦朝的苛法暴政,刘恒开明、亲民的做法,瞬间让大量民众对汉室路转粉,让这个尚属新生的政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归附。
刘恒在位期间十分勤俭仁爱,觉得面子工程太烧钱,直接罢建鹿台;觉得吏卒来回跑太辛苦,直接让列侯在封国好好呆着,没事不必来长安报到。
去世前,更下令丧葬从简,全国只服丧三天,不组织男女群众到宫殿前来哭灵哀悼,后宫夫人以下的嫔妃一律遣散回各自的娘家。
点点滴滴,都展现了汉文帝刘恒对广大民众的体恤与体谅,这种情感正源自于他艰苦心酸的成长生涯和基层生活。
唯有深刻体会到人间疾苦、生活不易的平民领袖,才会对生命、生活怀有更多悲天悯人的情怀,才会拥有大爱。
这也造就了刘恒千古仁君的风范。
上天给予你异常的苦难,同样也是在给予你一份意外的礼物。
遭受了生活的洗礼、逆境、磨砺,我们才会拥有日后成功的基石。
面对挑战,让我们笑看风雨,勇于面对,历练过后,便是绚烂的彩虹!
视频播放到这里,画面就逐渐暗淡了下去。
大秦。
“汉文帝刘恒开创了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可谓一代明君。”
“他深悉治国之道,也颇具治国之才,他奉行汉初以来“休养生息”的政策,采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安抚百姓的措施。”
“使全国上下呈现出国富民强的景象;同时推行安抚边疆、减少征战的条例,节俭费用、除苛政、除肉刑、杜绝诽谤等措施。
”
“汉文帝刘恒开创了汉朝国泰民安的中兴盛世,汉朝能由他来继承皇位,可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