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持秦 > 第219章 【手弩】

第219章 【手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另外,嬴扶苏还改进了手弩的望山、扳机和握把。

原本秦弩的望扳机和握把,都是有棱有角,方方正正的,十分硌手。

嬴扶苏将这些棱角打磨圆滑,这样抓握起来更加舒服。

原本秦弩的望山,也就是瞄准用的缺口,做得很粗糙。

嬴扶苏将之做了一些改动,使得更加好用。

另外,嬴扶苏还改进了手弩安装箭矢的导轨。

使得射出的箭矢更加稳定。

就算是自己的客制化吧!

秦军大营西南角的位置,留了一大片地方,是专门训练射箭的靶场。

嬴扶苏提着手弩,和白进来到了靶场。

此时,靶场上,不少骑军的弩手正在训练射箭。

秦军对弩手射击精度的要求和考核都是非常严格的!

不管是手弩还是蹶张弩,都要经过非常严苛的训练和选拔,才能成为弩手。

在战场上,更是不允许乱射一通的行为。

所以其实在现代电影、电视剧里面,动辄出现的弩阵、弓箭手万箭齐发,无差别射击的场面。

虽然场面感十足,看起来很震撼。

但在古代军队的战争中,几乎是不会出现的。

对于古代军队来说。

箭,是一种消耗品,其实比弓弩本身要珍贵。

弓弩虽然工艺繁琐。

但是制作好之后,就可以一直使用。

而箭,在很多情况下,几乎就是一次性的。

并且箭的生产工艺,也是非常繁琐的。

很多人觉得秦军批量铸造的青铜箭头,就是工艺巅峰之所在。

其实不然。

一支弓用箭和弩用箭,箭杆才是工艺最复杂的!

首先要选用最好的硬木来制作箭杆。

对于匈奴来说,阴山和贺兰山上的硬木,是最合适做强弓和箭杆的。

而月氏国内有一处树林,生长的硬木比阴山上的硬木还要优良。

所以月氏国生产的箭矢,性能也要比匈奴使用的箭矢更加好。

选好木材之后,还要将木材分成木棍。

这些木棍,要保证密度一致,中间不能有木头疤结的存在。

如果一根箭杆中的密度不同,例如中间某一段有一块疤结。

那么箭射出之后,就会在空中偏移失准。

分好木棍之后。

再手工将这一根根木棍削成笔直的箭杆。

箭杆对笔直度要求极高,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弩箭的精度。

秦军手弩射程一百五十步,蹶张弩的射程更是超过了三百步!

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并且,这些箭杆要求粗细、长短、重量、笔直度都一致。

光是将那箭杆削成这样,就已经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情。

一名工匠,一天,也削不出来几根箭杆。

这一步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都得是经验丰富的熟工。

这些削好的木杆,还不能直接使用。

还需要晾晒、烘烤,并且刷上好几遍大漆,才能成为一根箭杆。

最后还要将箭头、箭杆和尾翎组装到一起。

所以,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能够阔气到像是电影《英雄》当中那样,用箭雨覆盖一座城。

两万名弓弩手的几轮齐射,可能就得打光整个北方几郡一年的库存。

骑军那么多手弩,更是吃箭的大户。

此次北征,秦国骑兵射光的弩箭,就需要动用好几年的库存来重新补充。

多打几次,秦军就要陷入无箭可用的尴尬境地。

古代军队作战的很多史料中都会记载,为将者下令:弓弩不得妄发。

嬴扶苏提着手弩,带着白进来到了靶场上的一个角落。

竖了一个草靶,扶苏在约莫五十步外站定。

又给手弩装上了一支弩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