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鬼谷双子门 > 第25章 子弑父宜臼迁洛邑 叔夺侄成师乱晋室

第25章 子弑父宜臼迁洛邑 叔夺侄成师乱晋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诗云:荆山有玉天下名,玉去山存县治幽;九涧只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鲁惠公自恃祖先周公乃文王嫡子,且有大功于周,故此不服秦国郊祀,更行僭越,擅用郊禘之礼。你道鲁惠公因何如此偏激?是因其自来便即轻视秦人,故说“天子不能禁秦,安能禁鲁”也。如此想法,是以为秦国祖先无非马夫,弼马温而已,乃属天子奴隶,附庸国亦都不算,更何论诸侯。山东六国中,齐鲁燕晋自周武王时就被分封;楚国虽是南方蛮夷,但也号称名门之后,也被周王朝承认。秦国不过养马部落,故为诸侯轻视。

秦国正式成为诸侯,便是因率兵相救镐京,又助周平王东迁。其实若是追根溯源,秦人祖上反比山东六国出身高贵,其祖先荣耀之时,山东六国祖先反是蛮夷。何以言之?因本书前文已叙伯益家世谱系,此处便无需赘述,列位看官自知。嬴姓部族本来便是商朝贵族,世代辅佐商王,只因参与武庚叛乱,故被分割安置,并被罚作奴隶,为周天子养马,以至沉沦数百年之久。虽然身为弼马温,但秦人不减贵族风范,在完成养马任务之外,还一直与周边西戎等蛮族战斗,不断扩充领土实力,并趁西周末年乱世起兵,帮助申侯平叛,护送平王东迁。于是秦人便为周平王开国功臣,复从奴隶变成诸侯,恢复当年在商朝地位。再说岐丰之地,左有崤函、右有陇蜀,被山带河、沃野千里,乃是文武二王起家之地。周平王弃而东迁,众民无主,姬周发祥地就被平白送归嬴氏。自此秦人开疆拓土,便成西陲强国。

平王东迁,周朝王纲坠落,无力管理诸侯,从此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长达近六百年。今人喜将王权衰落原因,直接归咎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废长立幼,其实不然。究其历史真相,周朝衰亡原因,实在于周平王自身。先说立嫡为是,还是立长合理。自周代取得天下之后,便以亲亲尊尊为纲,并将此观念根植人心。于是无论分封诸侯,或是宗法继嗣,皆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为则。若依此制,由于宜臼母为王后,则为嫡子;而伯服乃是庶子,故须立宜臼为太子。但自此后结果分析,则周幽王废嫡立庶,当为英明之举,并非仅是因喜欢褒姒,偏心之故。其后果如何?便是宜臼成为周平王后,当政五十年之久,毫无建树。所谓知子莫若其父,周幽王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改立伯服,可谓明知嫡子宜臼,并非治国之才。

次说西周末年,王权犹在,并未严重衰落。近人皆谓西周经过周厉王国人暴动,周宣王数次征讨戎狄,国力大大削弱,王权严重衰落。其实若果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则正是体现幽王之时,尚对诸侯有巨大控制力者。既有烽火戏诸侯之实,则说明诸侯愿意顺从周王指挥,周王亦能够调动诸侯。否则无论周幽王是在骊山上点起狼烟,还是擂起巨鼓召唤,亦不会有大批诸侯立刻前来救援。而周平王时代王权衰落,却是世人有目共睹。

三说周幽王死亡之迷,以及犬戎攻破镐京真相。宜臼被废太子之位,逃奔外公申侯,并借申国兵马讨伐伯服,实为反对其父幽王。曾国与申国是表亲盟国,故支持太子;郑伯桓公因是周幽王叔父,故支持幽王。但其子掘突当时主持成周八师,却拒不发兵救援,其实也就间接支持太子宜臼。在此种情形之下,宜臼叛军勾结犬戎,袭击生父幽王,将其杀死在骊山脚下;而不是攻克丰镐二京,将周幽王擒杀,此事便令人颇费猜疑。追根究底,应是叛军明确知道周幽王此时定在骊山,便即准确打击,突袭幽王近卫部队,迅速将幽王斩首。否则以宗周六师之众,至少两万兵马守卫镐京,且为装备战车,配以青铜武器劲旅,何至被申国、曾国、犬戎部族破城?况晋、秦勤王之师随后即至,再有成周八师增援,叛军必败无疑。

历史真相应是,申侯发兵镐京之时,太子宜臼便在军中。因其知父亲周幽王出巡骊山,故派人通知犬戎,使其突从山区杀向骊山,对父亲一剑封喉。战后又请犬戎入都,并将丰、镐二京财物以赠;而犬戎先从国库拿钱,后至抢劫城中富户,故史官称曰:“犬戎洗劫丰镐二京。”后世唐朝黄巢之乱,请回鹘平叛,并以洛阳财物答谢,造成洗劫,同是一理。

四说东迁真相,其实非因躲避犬戎侵扰,而因二王不能并立。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宣布回京即位,未待守城将士反应过来,外祖申侯即打开城门迎接入城,宜臼正式成为周天子。便有在此次政变中失势者逃回周原,很快消息传开,说废太子叛变,弑君杀父。于是周原地区诸侯以虢公翰为首,拥立王子余臣为王,称为携王,宣布宜臼乃属僭越。

早在周武王灭商之时,因父亲周文王有二弟虢仲、虢叔,便分别封为虢君。虢仲封于制邑,建立东虢;虢叔封于雍邑,建立西虢。虢公乃文、武二王血亲,且皆为得力功臣,又世代掌管天子周六师,故在对外征战中每为大将,更为周人镇守东西边境,乃是重要屏藩诸侯。周厉王时,虢公长父常领周军南征北战,威慑诸侯列国。熊渠畏其伐楚,主动去其王号,可见周厉王对外征战,并非穷兵黩武,虢公长父也并非只是暴君帮凶。厉王三年,淮夷侵洛,虢公长父伐之不克,导致虢氏在周王室地位下滑,朝中反对者渐多,便皆指其为奸臣。

虢公长父之后,虢国已经不同往日风光。到周幽王时,虽然虢石父在朝中为臣,但也被诸侯看成奸臣,遭到国人反对。虢石父而后又有虢公翰,一直留在周原故国,此时闻说宜臼僭立,故此扶持幽王之子余臣为君。余臣虽为周幽王之子,但其生母身份不明,故非嫡出。但在周人看来,宜臼为争王位,竟勾结申国、曾国、犬戎,洗劫丰镐二京,弑君杀父,就是叛国大逆。故此周原诸侯宁立臣余为携王,也要反对平王,便就出现二王并立局面。虢公翰既立携王,于是争取宗周六师支持。周平王自知不是宗周六师对手,故此被迫东迁。

东迁之后,周平王为获诸侯国支持,乃封郑武公为上卿,因其控制成周八师军队故也。又拉拢支持晋文侯,加封秦人为诸侯,赐封岐山以西土地。岐山本是携王根据地,周平王慷他人之慨以赐秦人;又向天下诸侯表明,丰镐二京故地还在自己手中,实乃一举两得。后为收买虢公反正,又将此旧地改封给虢国。携王最终失败,便是因为虢公翰已死,后代虢公反而投靠平王;又兼携王自恃天子贵重,不似周平王一般重赏诸侯,故此导致分崩离析。对于平王,犬戎乃是盟友,并非敌人,根本无需躲避。当太子宜臼借外祖申侯之势,袭杀生父幽王之时,向犬戎借兵相助,则是盟友无疑。周平王东迁是为避开携王,由此可知。

五说周平王天下共主身份,山东诸国并不承认。周平王东迁之后,很多山东诸侯并不支持,且不进贡。尤其鲁国,作为周公封国,山东诸侯之长,一直拒绝承认周平王天子身份,直至其驾崩。周平王死后,鲁国也不派人参加葬礼。继任周桓王几次三番派人前往鲁国,以求取祭品为名,其实是为敦请鲁公前来向平王献祭,代表山东诸侯承认东周合法地位。综上所述,周朝王权坠落,主要是因周平王弑君夺位,所谓得位不正;故此无限分封赏赐,以求诸侯国支持,最终导致造成周朝衰落。依此论之,东周王权不振,实与幽王无关。

说毕东迁真相,复说虢氏渊源支脉。平王为叙护驾东迁之功,因夺虢仲之地,封与郑武公。后又求虢仲裔孙虢序于民间,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声之转也,并因此为氏。则郭氏来自姬姓,阳曲是为开宗之地;虢序之子郭分,成为郭氏首代先祖。现今湖南长沙,尚存虢氏后裔一支,为古姓虢氏南方仅存承嗣。姓氏并由“郭”复为“虢”,丁口繁衍万人。

随着岁月推移,兼信史资料有限,虢国本来面目及其迁徙状况,渐已模糊不清。致使先秦两汉文献之中,竟先后出现五个虢国。在《汉书·地理志》中,班固自注其书云:“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此是最早记录四个虢国。《水经注·河水》卷四:“昔周、邵分伯,以陕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又把班固所讲“陕县之虢”称为南虢。《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十一年,灭小虢。”综上所述,是说西周春秋时期,便有东、西、南、北四虢,以及小虢,相加起来共是五个虢国。自东汉以来,史学界围绕诸虢之分封、地望、迁徙,及其相关问题,就展开过激烈争论,最终莫衷一是。

然据《左传》、《国语》、《史记》诸史所载,周初虢仲、虢叔各封一国,号为东、西二虢,当无疑问。降及春秋,郑灭一虢,晋灭一虢,诸史载之甚详。南、北二虢本系一国,周宣王初年由西虢东迁而来。西虢东迁后遗留小虢,春秋初年为秦所灭。由此诸虢脉络源流,大体已梳理清晰。关于虢字由来,据东汉马融认为,虢人部落原居洛阳周边,善于徒手猎虎,故称为虢。嵩山周边是有崇国,崇侯名虎,故曰崇侯虎,向与周人作对。虢人助周文王平灭崇侯虎,文王便封三弟姬叔于此,改名为虢叔,依靠虢人压制崇人。由于虢叔年纪太小,于是同时封庶出二弟姬仲于此,改名虢仲,辅佐虢叔。武王克商后三监作乱,虢仲依靠地利阻挡武庚等商族反攻,立有大功,周公增其领地为方五百里,将成周洛阳周边皆都封之。后世所谓“内城外郭”,意为内属成周,外属虢国。虢叔无能,被改封文王左昭之地。

便说南虢国虢公林父,与其同宗虢公翰分道扬镳,各为其主,始终紧跟周平王步伐东迁,并替天子掌管右军。周桓王即位之后,要干涉晋国内政,便命虢公林父带兵攻打曲沃庄伯。虢公遂入侵晋国,并立晋国大宗为晋侯。曲沃家族后为晋国执政,而虢国家族则成晋人仇敌。后来晋国要发动大军攻灭虢国,自然就在情理之中。再到后来虢公丑,依然紧随周天子,常助王室对外征战,频繁与戎狄部族交战,导致虢国雪上加霜,国力日衰。虢公丑轻民重神,贪婪专横,最终导致被大夫詹父所灭。此便是虢国悲剧,亦乃后话,按下不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