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商武丁赈灾丧西华 姬亶公迁岐立周原
诗云:岩前版筑不求伸,方寸那希据要津。自是武丁安寝夜,一宵宫里梦贤人!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妇好嫁给武丁之前,乃是商王国北部方国公主,故此出身及见识皆都不凡。在为商朝立下赫赫功绩之后,武丁论功行赏,划分封地,使妇好拥有三千军马,肥沃田地以及奴隶民众。妇好亦如隶属方国,定期向商朝交纳贡品,一切都按诸侯之礼事奉天子。由于经济独立,妇好便铸造大规模青铜制品,现存于世之“妇好偶方鼎”,就是明证。
武丁有三个正妻,配受后世祭祀,乃是妣辛、妣癸、妣戊,妣辛便是妇好谥号。因是第一个受祭者,故此后世部分学者认为其乃是武丁第一位嫡妻。但亦有人据其出征时间谓,妣辛妇好应是武丁三配中最后一位,虽然时间最晚,但为正妻时间最长,最受武丁器重,权势地位最为显赫。大量有关妇好卜辞及其墓中丰富随葬品,均足以证明,其不但能征善战善饮,更是一位贵妇,爱美而且擅于修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传奇女子。妇好不仅功绩赫赫,更与武丁琴瑟和鸣,不胜恩爱。每当妇好出兵打仗,武丁都祭祀问天,为王后祈求平安。每当妇好战捷而归,武丁必率文武群臣,出城相迎。妇好死后,复担心其在幽冥无人照料,多次大型祭祀,并为举行冥婚,将妇好幽魂托付给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汤,请三位先人照料。每当武丁出兵打仗,亦都要祭祀妇好,请其在天之灵保佑战事顺利。
武丁五十九年,西华蝗灾。商王率群臣前往体察民情,因积劳成疾病逝。群臣依武丁遗嘱,便将其葬于西华。陵冢规模宏大,望之如山,为历代帝王崇仰至祭。墓前有庙宇陵园,陵后两侧分置傅说、甘盘陵墓。因历史上无数次黄河泛滥淤积,以及人为损坏,今庙宇毁废,仅留武丁主陵墓顶,及散落御祭碑刻数通。现存武丁主陵高六米,长宽各百余米,属全国现存为数极少,且较完整之上古帝王陵寝。武丁驾崩之后,次子祖庚即位为王。史说武丁共有三子,长名祖己,次曰祖庚,三谓祖甲。长子祖己自幼便有孝名,故被称为孝己。其每晚都要起床五次,每个更次都要潜至正寝,查看父母是否安睡,因此深得武丁宠爱。但由于祖己生母早逝,继母欲立己子为嗣,便屡在武丁面前诬陷祖己,终使其被流放外地。祖己经此打击,不久忧愤而终。三弟祖甲便是此位后母所生,亦是贤孝之人,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地离宫出走。故此商王三子,只余次子在侧,武丁病死,祖庚遂得继位。
时有“尸祭”之法,自夏朝开始就有,至武丁之时成为商朝祭祖常规。其先王之“尸”,一般是由长子或长孙充当,平躺供台之上,代替先王享受祭品。今之成语“尸位素餐”,即便是从尸祭演变而来者。因其“尸”只在祭台上接受祭拜,尝食斋供,而不需干活,故成此典。祖己生前就曾充“尸”,接受百官祭拜,实际相当于已获得太子地位。其实武丁当初流放祖己,一为使其避开与继母矛盾,二是自己年轻时曾被父亲外放,这才效法先王放逐祖己,以使其体验民间疾苦,培养为君之道。可惜祖己没能领会父亲苦心,以至郁结而亡。
祖庚也是一个孝悌之人,倒也不负众望,全面继承武丁中兴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在其统治数年间,商代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十分强盛。而举世闻名之后母戊鼎,便是祖庚为其母特意制作,以示孝心。祖庚虽然英武有为,但可惜不寿,在位七年便即病死。由是三弟祖甲便被众臣请回帝都,继承君位。祖甲曾经生活在民间,因此了解平民疾苦,即位后即大力限制贵族对人民榨取掠夺,甚至修改《汤刑》,以严刑限制贵族。因此招致贵族不满及刁难,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在武丁、祖庚、祖甲父子三人统治百余年间,是为商代中兴极盛之期。这一时期,商朝国威远播四方,且以青铜为代表,故称青铜时代,造就非常辉煌中原文明。只说祖甲即位之后,创造周祭之法,即从每年第一旬甲日开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庙号天干顺序,遍祀一周。周祭之法盛行于商代后期,是祖先崇拜及宗教制度之最佳体现。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独具特色之祭祀体系,乃为本族文明代表行为。周祭之法与古巴比伦、古埃及祭祀法各不相同,便是中国古代特有祭祀系统。
祖甲执政后期,西戎部落渐渐兴起,并开始不服商朝控制,领导部族奋起反抗,结果弱不胜强,族人四处逃散。其中一支,从茂汶盆地东面翻过玉垒山脉,进入四川盆地西北,伺机重新抗争。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廪辛,《竹书纪年》作冯辛,姓子名先。廪辛继位初期,羌方在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朝。廪辛大怒,出兵征伐。因知羌方武装强悍,遂全面谋划,精细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还征调卫、虎、受诸部,出兵相助。由此一战,打散蚕丛氏部落,射杀其首领,并派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并未被攻灭,其后诸王在位,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冲突。
廪辛之时,农耕技术渐渐成熟,井田渐渐成型。何以言之?自甲骨文中所出现三个象形字便可得知。其一为“田”字,表明在广阔原野上,有整齐规则且大片相连之方块熟田。其二为“疆”字,象征丈量后将田地划出疆界。其三为“畴”字,象征在田间按其行垄,往返转折犁耕。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并配有灌溉沟渠,就是后来所谓井田。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及诸侯国君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在国都以外,商王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之地去开垦田园,此之谓殖民地者。至此,私有制完全成型。
此时农具仍以石、骨及蚌制为主,偶尔也发现青铜工具。当时农业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农作物已有粟,黍,稻,麦等。还饲养六畜,主要用于祭祀及贵族食用。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青铜器铸造作坊。工匠世代从事生产制作,专精技艺,都有细致分工,生产规模之大及技艺水平之高,当时世所罕见。商业此时也有一定程度发展,当时交易使用海贝、骨贝、玉贝、铜贝,作为货币。周灭商后,在殷民之中,已有一部分人专门“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便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活动者,称为商贾。
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庚丁在位期间,对羝方、旨方等羌族部落进行多次讨伐,擒杀羌方伯。晚年信巫,使巫教势力大增。巫教始于上古祭祀文化,根基深厚,是在儒释道三教之外。巫家亦为春秋百家之一,正史上不被记载,之后与道教正一道兼并。中国巫觋一脉,托始于黄帝之《阴符经》。中国古代方士,就是巫觋之流,假托黄帝为始祖。贾公彦注《国语》曰:“男子阳有两称,名巫名觋。女子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
中国先民,自古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之说,所以要昭孝事祖,用祀礼以通神明。易经系辞中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是巫觋早期正统说法。及少昊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家为巫史,享祀无度,黩齐明而神费蠲,嘉生不祥,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亡相侵黩。恢复民神异业,敬而不黩。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民神异业作法。
原始社会时,人类因不理解天象灾变缘由,故而敬畏天神,就此产生图腾崇拜。通过拜祭仪式,向天神表达虔诚之心,也表达人类愿望。其组织祭祀仪式,并向族人传递天神旨意者,便即称为巫师,或称巫史,亦曰巫觋。因其能够知晓天神旨意,便如天神之化身;故此巫师掌握祭祀、医治、部族历史传承等事,所谓权力可以通天,正是此谓。中国自上古以来,便有俚僚巫教,参与祭祀、战争、生产、符咒治病,以及文化娱乐。巫教有巫公、巫婆,进行茅卜、鸡卜、鸡卵卜、鸡骨卜、牛卜、田螺卜、篾卜等预测活动。巫婆不要经典,法事仪式简单,声称是神鬼替身,可沟通阴阳两界,能卜吉凶、问鬼怪,跳神驱鬼治病。巫婆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打听虚实,而且多是民歌高手,用歌词将信徒往事隐私唱出。巫公又称师公,主要是跳神,每年几次,内容是祭祀、敬神、游神,活动方式与巫婆不同。由于历代帝王对巫术加以禁绝,于是巫教就与道教靠拢,成为“道法二门”之巫教形态。巫教亦将道教祖神太上老君认定为教主,以证实巫教也属于老君门下。同时又将张天师、三清、三元、三官、五岳、四渎、玄天上帝,以及道教诸神都搬进巫坛,并大量吸收《太上说常清净经》、《太上玄天妙经》、《太上紫微宝忏》等道家经忏,以道教科仪充实巫道。
除请道教诸仙站脚助威,巫教更从《山海经》、《淮南子》中请出十二个魔怪人物,以作本教正神,称为“十二祖巫”,分别乃是:帝江,玄冥,后土,句芒,蓐收,共工,祝融,烛九阴,良强,奢比尸,天吴,龠兹。此为志怪小说《佛本是道》作者编纂,历史上其实并无十二祖巫之名。又有系列大巫,皆出于上古各个部落。共工部落大巫乃是相柳,有穷部落后羿、夸父;九黎部落蚩尤、刑天、风伯、雨师;九凤部落乃是九凤、嬴政、白起。
闲言少叙,书归正本。且说庚丁信奉巫教,致使朝廷之内乌烟瘴气,正气不申。另据甲骨文记载,庚丁又酷喜游猎,由此便以殷都为中心,开辟大片田猎围场,用于田猎及军事演习。由于田猎伐木,也间接起到开垦荒地作用,可谓无心插柳善举。庚丁去世之后,子武乙继位,是为商朝第二十八任国君。武乙从不信神,因见朝廷及王宫内崇巫之风大盛,因此不喜,便欲纠此风气,扫神除鬼。于是令人制作一个人偶,上刻二字,称为天神。群臣与内宫嫔妃见之大喜,以为此位新王与先王一般,是信奉巫觋者也。未料武乙所作所为实令众人惊呆,竟是与此“天神”赌博弈棋,命众人在旁以作评判。若是自己输了,便罚喝酒;若是天神输了,武乙就以各种手段侮辱人偶。那人偶无知无识,当然输多赢少,于是“天神”受尽凌辱,脸面无存。武乙见众臣及内宫嫔仆皆都面如土色,俱各无辞以对,于是大喜。
这还不算罢休,武乙又命制作一个皮袋,其中装满兽血,在宫外院中高高挂起。群臣不明其意,皆都仰面而视。武乙便即戎装而出,引弓发矢,朝天射那皮袋。好箭!只见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正中那高悬于空中皮袋,于是腥风血雨,血洒漫天。在下仰观群臣,头上俱都淋着,实可谓是“狗血淋头”。武乙哈哈大笑,谓群臣道:“古有大羿射日,寡人此谓射天。其天神何知?又有何惧?还不是被我射中,鲜血洒地!”群臣无语,皆谓武乙昏庸无道。如此数年之后,天神在民间威信大减,由此巫道渐息。列位看官!商王武乙当是中国史上第一位无神论者,可谓大智大勇。后世以昏庸无道或无聊玩闹以视之者,可以休矣。
武乙三年,有西伯部落古公亶父遣使来朝,要求归附,并呈本族特产以作贡献。商王大悦,大手一挥,便将岐邑之地赐其部落,以使族人定居。史说古公亶父来历,乃后稷第十二代孙,公刘九世孙,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奠基者也。出土文物武王征商簋中,铭文称其为檀公。欲说亶父之事,须先表其先祖由来。其始祖名弃,又曰后稷,前文已经详表,此处不再赘述。只说其九世祖公刘,乃是一位先贤圣人,兴周始祖,不能不提。公刘者,姬姓名刘,公为尊称。姬刘乃是不窋之孙,姬鞠之子;曾祖弃被帝舜封在邰地,称为后稷,子不窋继承父职,主管农业,亦居邰地。夏王太康废弃农官,不重农事,不窋因而失去官职,于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区。不窋死后,子鞠继为部族首领,鞠死后,公刘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