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娱乐王朝第一千五百章计划赶不上变化随后,刘清山一指老郭:「我跟郭老师的风格不同,他唱什么都有股子棒子味儿,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更喜欢流行乐,这算是代沟了吧?」
谦哥的捧哏紧接着就跟上了:「只要你改编的小曲好听,观众们愿意听,说我们是腹部沟都行!」
一片哄笑过后,刘清山开嗓演唱。
这首小曲在京都并不新鲜,可以想象当年应该挺火的。
而且过去的京都有打磨厂,主要是主营印刷的一些小作坊,比如二酉堂、保文堂,经常出小唱本,众多的小唱本中都收录了这首《探清水河》。
甚至遥远的大东北都有二人转版的探清水河,不过曲名变成了《清水河》。
是在原有基础上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重新改编的,如今已经成了著名的传统东北民歌之一。
这个故事还有版本不同的很多结尾,不管哪种结尾都是很悲凉的。
刘清山的这个版本更贴近于流行曲风,但感人至深的因素一点也没减弱,相反由于唱腔更容易带入感情,这一版本显然更显得情深意切一些。
本来为不耽误人家的大返场,刘清山只唱出了开头部分的两个小段。
但在老郭忽悠的全场都在呼唤他把曲子唱完整,他也就借势唱了回全版。
当然其中的一段少儿不宜省掉了,即便是这样,也照样把一个双方殉情的凄美爱情故事,诠释得很清晰完整,感动得几乎所有人都热泪盈眶。
原版《探清水河》京腔京韵的将这段故事娓娓道来,可那种字正腔圆的唱法并不能被所有人所欣赏。
确切说老版本只能被少部分人欣赏,大部分年轻人觉得这种唱法听起来「硌耳」。
其一重要原因在于老先生唱曲「不倒字儿」,因为「倒字儿」是京都小曲中最大的忌讳。
举个例子解释何为倒字:一句唱词比如「桃叶儿尖上尖」,其中「叶」字发音为四声,若您唱的时候给唱成了「桃噎」,「桃爷」,「桃野」,这就算「倒字」。
在旧时艺人如果唱倒了字,说明艺人学艺不精,火候不到家,会被观众叫倒好。
所以说最初版的《探清水河》,以这种规矩的京都小曲唱法,故其流传的圈子有限。
刘清山的这一版本对传统的探清水河的曲韵进行改良,并删去了四更里涉及到18J的内容,听起来既不牙碜,又使它能进一步符合大众的欣赏标准。
但整个曲风听上去还是像极了相声门里的柳活儿,因为这种传统曲风的叙事歌的叙事性很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伴奏与人声旋律的冲突矛盾也很有深意。
而且这一版本既能用传统的三弦伴奏,也挺适合吉他弹唱,甚至以钢琴曲的形式演奏出来也毫无问题。
只是现场的绝大部分人只听出了它的打动人部分,很少有人听出来它的改编才是最大的惊喜。
因此在观众们好一阵子的热烈掌声过后,
老郭才把更深层的意义说了出来。
最后他不禁感慨道:「都说刘先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无与伦比,今天我才算是有了最深刻的直观感受!我们的传统文艺之所以没落,跟民间音乐缺乏不断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不断有新的思路与智慧加入,也有不断被淘汰的部分,在磨合中逐渐完善,才能让我们的很多传统艺术瑰宝不至于失传!」
刘清山深以为然:「从柳活到民谣的转变,说到底就是个接不接地气的因素,任何曲艺形式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凡事得适可而止。雅到极致不风流,太雅了就卖不出票去了!清朝听昆曲,据说得必须抱着二十四史和康熙字典,为什么这些都失传了?就很能说明
问题了!」
「这些你也知道?」老郭非常意外的眼神望了过来。
刘清山心底暗笑,本来这些话就是你说的。
但他是绝不会暴露出来的:「曲高和寡这个词儿除了意指知音难得,还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这个舞台是说相声的,而相声来自民间的最底层,通俗易懂是它能流传下来的根本,想追求艺术性的东西不能来这里,有人若是只强调这一点,我只能说你是想瞎了心了!」
现场哄堂大笑的同时,也得到了老郭的频频点头应和。
他是个聪明人,深知这是刘清山在帮着他们说话呢,内心的感激之情尽管隐藏得很深,但也能从他的积极应和里能听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