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不打拳,拳不打功
娱乐王朝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力不打拳,拳不打功按照剧情,连剧中女干诈巨猾的站长吴敬中看到这一幕时,都缓缓起身,注目肃立,扣上了原本敞开的风纪扣,表示敬意。
而据他的扮演者冯恩河事后解释:
由此可见,刘华在这一段镜头下的表现有多出色。
这段剧情的拍摄甚至是一遍过的,中间没有丝毫的停顿,一气呵成的顺畅,只把监.视器前的刘清山看得几乎忘记了喊咔。
秋掌柜有如此表现,也全都是有原型人物的,而且多不胜数,无数革命先烈在残酷的斗争中,面对无法完成使命的局面,果断选择了流血牺牲。
因为他们坚信,只要组织还在,就会有新的同志接替自己完成使命;因为他们坚信,只要斗争到底,就一定会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拍这段戏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尤其是负责场记的几位女性,更是悲到嚎啕大哭。
不需要后来的正式播出检验,人们已经知道这段剧情会从此成为这部剧集里的经典场面之一。
对于刘华本人来讲,他也成功地通过这部戏,把自己今后的戏路完全拓展开了,相信即使没有刘清山的帮助,日后也会接通告接到手软。
或者说,这段剧情的表演,远超了原版带来的人心的震撼效果,这也是刘清山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刘华在当天专门为他举办的杀青宴上,一开始还是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他在人情世故上的八面玲珑,但在有酒意上头后,一度失控到哽咽难言。
也可以理解,他的前半辈子始终是扮演各类不起眼的配角角色,草根小人物和坏蛋的形象几乎成了他身上的符号。
但自从参演了这部剧,他知道自己的机遇来了,尽管这种变化在他四十几岁才姗姗来迟,却从此让他拥有了可流传后世的经典镜头画面。
相比今后的发展,这种对于隽永片段的永留人间,才是每一个痴迷于演艺事业的演员的一生追求。
这位年轻时曾当过兵,做过工人,还下过海的最普通的草根演员来说,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终生记忆。
戏份虽然杀青了,但刘华一直还会待在剧组里,他对刘清山安排自己兼顾剧务的职责,是有深刻理解的。
而且他在社会上混了这么多年,对于自身有什么优点一清二楚,当然会明白自己被看重的原因。
故而,他第二天就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剧组的日常运转方面,他觉得刘清山的安排,并没有让自己脱离还是一名演员的本质。
在这个行业沉浸了二十多年的他,对普通演员能有一个靠谱的身份加持有多重要。
他更明白刘清山看上自己的原因,就是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怎么可能长时间地把自己留在剧组剧务这个位置上。
所以,他的工作态度相当积极,很是帮着刘清山省去了很多心思。又是一个月之后,该剧正式杀青,刘清山在横店的王家闭门剪辑了一个多礼拜,连家也没顾得回,就立马赶去了香江。
此行的目的,一是拜见香江咏春体育会的叶氏兄弟,并聘请其为新片《叶问》的咏春拳总顾问。
二是这部电影离不开香江环境,所以它算是刘清山个人执导的第二部跟香江合作的港产片,目前庆煌的杨老板已经把剧组雏形建立起来了。
至于叶氏兄弟,则是货真价实的叶问后代,他的两个儿子目前正在香江推广咏春拳。
此行是早就计划好的,而且刘清山跟两兄弟都事先通过电话了,这一次找上门去,既是为了落实合作合同问题,也是为了
学到真正的咏春拳。
至于家门绝学的传授问题,叶家兄弟还是相当开明的,不然也不会面向全球推广。
刘清山的刘家班,也会在随后赶到那里,接下来的至少两个月时间,他们都会留在香江配合拍摄完成。
叶氏兄弟,老大叶谆年逾八十有二,其大弟叶铮小其十二岁,今年刚好七十周岁。
二位老人是在高悬着叶问画像的正堂内接见刘清山的,而刘清山进门后二话不说,跪地倒头便拜,这个举动迅速博得了两位老人家的好感。
要知道以目前武术界的传闻而言,刘清山可是当今世界第一高手,况且久在此道的兄弟俩多少还是知道一点儿隐门性质的修炼者存在的。
这样看来,刘清山能以绝对晚辈的恭卑态度,来对待他们叶家的开山祖,二人的心里当然只会是感动。
陪两人高堂就座的还有洪大宝,他是影片里的第一配角。
洪大宝早早就站起身来了,待得刘清山起身才站起来的两位老人,此时赶紧走过去跟刘清山互致抱拳礼。
刘清山一手搀着一位让到了之前的两张太师椅上,再转回身,门外已经陆陆续续走进来不下五、六十位叶家门人,整齐地分列两排站立着。
他还本想客气客气,就被大爷叶谆摆手制止了:
刘清山笑着点点头:
二爷叶铮接言道:
洪大宝笑道:
叶谆显然对于刘清山到来的目的更为挂心:
刘清山面色一整,马上变得严肃起来:
得到了二位的首肯,刘清山就走到厅堂角落处的木人桩跟前,规规矩矩地打了一整套的116式拳法套路。
打桩其实只是锻炼基本功,增加你熟练度用的。
高手们常常打桩来练功,仰仗的就是一个熟练度问题。
打桩的时候,锻炼你的手法连接速度,一套拳法烂熟了,打出精气神了,那才是好拳法!
很多拳术高手,一动手就控制不住力道和手法,一旦兴起了,接连几拳打中了要害,人也被打死了。
与真人切磋,就是练黏手,这个可不是一两句话在能说明白的了,先是单手的基本手法配合,之后双手异动练习,还有脚下的活步配运用等等。
眼望得刘清山一套拳下来,使用得中规中矩,叶谆一时兴起,起身走过来,配合着刘清山做黏手练习。
刘清山早就散去了一身的力劲,只摆出空架子与之见招拆招,所以没出几个回合就落了下风。
他学到的咏春拳,只是根据视频上的有样学样,其中的精髓部分不可能学到。
仅仅是一个巧劲儿的使用上,他距离人家叶谆就差了不知多少。
咏春是攻防合一、连消带打,同时也很简单,截拳道吸取了咏春中着重技击的精神。
后来李小龙在全世界
声名显赫的截拳道,就是脱胎于咏春,基本的手法源于咏于此。
所以,李小龙的造诣是一种综合格斗技术的思想,他的截拳道主张吸取了各国各门派的优点,所以三个字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指具体的手法。
但他对于咏春的贡献非常巨大,武术界才会有的说法。
很多外国人是通过他的功夫电影、通过他的截拳道才知道咏春,才知道他的师傅是叶问。
显然刘清山此时面对的就是最正宗的咏春拳,单就这一门拳法技巧而言,他的初期联系当然抵不过深浸此道六、七十年的叶谆了。
当然了,他若是仅在出手力道里显露出十分之一的后天实力劲力,就能把年逾八十的叶老爷子击倒,这就是一力降十会的道理,实力永远是技巧的碾压。
传统武术里还有的说法,意思是力量虽强,却不如习练过拳技的人灵活敏捷;而精于拳技的人,又比不上功力精深的高手。
譬如挑夫苦力,负重力量很大,这是拳师不如的。
但是他们要是与拳师斗起来,就必然是晕头转向,手足无措,空有几百斤的蛮力无用武之地。
拳技娴熟的拳师身手敏捷,身法灵活,对付一般笨拙的人,实在是轻而易举。
可是如果遇上内外功达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他们的攻击就像蚂蚁去摇动大树一样,一触其锋立刻溃败而无还手之力。
我们看山中猿猴狡兔,虽善于腾跃纵驰,一见虎豹之威慑则无不束手就擒,这就是一个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