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河内方针,袁氏大计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回去的路上,典韦高兴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禁卫与虎卫一次性获得了如此大的扩充,尚属首次。
“典韦,新兵一次性进入太多,可务必抓紧训练,尽快融入!”
“主公放心,谁敢偷懒,我就用戟抽他!”典韦亮了亮手中的双戟道。
刘擎又对赵俨道:“伯冲,我与奉孝欲回魏郡,不如你留在怀县,向沮叔学一学郡治,先做个郡吏,如何?”
赵俨一听,顿时一喜,连忙问道:“主公是愿意收我了吗?”
刘擎顿时被逗乐了,双手一摊:“我何时说过不要你了?”
赵俨一双眼睛“恶狠狠”的盯向郭嘉。
显然,是郭嘉使坏,和他开了玩笑。
赵俨突然抢先跑出几步,回首面对刘擎行礼。
“赵俨拜见主公!”
“起来!”刘擎说着上前扶起赵俨,面对面的打量,刘擎发现赵俨虽比郭嘉小了三岁,但长得似乎比郭嘉还要着急些,不,是成熟些。
主公收服了能臣
姓名:赵俨,字伯冲
品级:出类拔萃
耐力:66
武力:61
统率:72
智力:71
政治:75
魅力:74
特性:擅长运输,可提升运输规模与速度。
对计谋辨识力高,智力+2。
治下治安提升速度快。
忠诚度:70%
收益:政治+0.75,当前政治76。
“留在怀县,你意如何?”刘擎再度问道,因为他的特性,十分契合河内郡的事,无论是粮草调运,还是严刑峻法,整顿郡治,都有用武之地。
“但凭主公吩咐!”
“那便定了!”刘擎一锤定音。
接下来的数日,沮授都在听取河内郡原郡吏的基初情况介绍,刘擎与郭嘉也作为旁听,不过并未介入讨论。
河内郡,与冀州情况及其相似,首先,它也是黄巾首发地,黄巾渠帅马元义,便是在山阳县落网的,而黄巾未止,黑山军又来,车骑将军何苗在河内平过一次黑山军,可惜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黑山军便永远除不尽,哪里有人吃不饱饭,哪里就有黑山军。
而雒阳变故之前,各家势力皆在雒阳积聚力量,河内郡一度放空,致使黑山军规模急剧扩张,同时向周边郡县掠夺,张牛角率数万黑山军入侵冀州,也是那个时期。
河内郡混乱不堪,并不是郡吏的问题,而是没有兵,没有粮,治理实在无从谈起,朱y为河内太守的数月,虽然他出兵追剿过黑山军,可是他还是解决不了粮食的问题。
面对新来的沮太守,郡吏们再度滔滔不绝,将粮食问题提了出来。
沮授听完,对刘擎道:“河内郡一切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粮食的问题,大王,粮草之事……”
沮授称呼渤海王为大王,而非主公,便是告知在场众人,刘擎对河内之助,乃是仁义!
“黑山军之患,可交给本王!所需粮草,本王欲出三成,另外七成,从河内郡出,身为河内郡的一份子,本地大族与豪强,皆要献粮,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待来年种上粮食了,无论是税,还是租,才收得起来!”刘擎响亮的声音响彻堂中。
郡吏们皆望着渤海王,
有好奇,有惊喜,渤海王剿黑山军的事,他们已经听过了,但渤海王欲以粮草赈济河内郡,这事……听上去,太过于不可思议了。
这可是一郡百姓!
“你们或许会觉得此事有些难办,士族与豪强,皆不是好相与的,但本王有言在先,若河内郡有一家不赞成此法,不愿意出粮,本王便将这吃不饱饭的百姓迁到渤海国去,就让他们抱着自己的荒地吃土好了!”
刘擎一语掷地,郡吏们鸦雀无声,他们在盘算,七成是否还会算到他们的头上,而士族与豪强那的粮,他们可不敢想。
然而渤海王的态度,却令他们感触不已,出兵出粮帮河内摆平黑山军不说,还独一家为河内出三成粮食,这是何等的慷慨气魄,除了渤海王,大汉还有这样的皇叔吗?
郡丞张煜道:“渤海王慷慨仁德,河内百姓必感沛于心,我等只需留一口饱饭,这俸禄,便作赈灾之粮!”
“张郡丞有心了,河内郡有似尔等郡吏,何愁不郡泰民安!”刘擎并未推辞,当然,若他们真的这样做了,刘擎自然不会亏待他们,不得不说,汉人重名亦重义,除了那些借卖官鬻爵上台的,还是有不少好官的!
至于士族豪强那一份,便交给沮授去谈了,这事刘擎倒最不担心,士族豪强皆是有眼光之辈,最懂抉择,特别在这种乱世,他们也是需要一个保护伞的。
如今的刘擎要爵位有爵位,要兵力有兵力,仁义之名,神威之名,河内的士家大族应该争着抱大腿才对,别说区区粮草了,有女儿的甚至求着将女儿嫁给渤海王。
荀氏嫁荀采,就是先例。
想到这,刘擎突然有点想念自己三位夫人了。
“得渤海王相助,本府对河内郡之治信心十足!”沮授朗声一笑,引得郡吏们争相效仿,气氛逐渐轻松起来。
郭嘉神秘一笑,这场会议,真真假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郡吏们当真了,若在以后,需要河内郡站位的时候,他自然而然的会站到刘擎身边。
河内诸事逐步落实,接下来便是沮授与郡吏们一件件去做,而刘擎,也做好了回魏郡的准备。
……
汝都,也就是以前的汝阳,袁绍回到陈留休整一日后,便直接回了汝阳袁宅。
袁绍从陈留带回大量书简文案,其中大部分是积压的书信,回道袁氏宅邸之后的袁绍,并未去拜见袁隗,甚至未拜见皇帝,而是将自己关在家中,将自己置身与那大量书简文案之中。
数日来,袁绍废寝忘食的将这些东西读完,不仅没有过于疲乏,甚至获得了一丝怪异的满足。
看着烧尽的烛火,满是狼藉的书房,袁绍想起了那日面见渤海王之时,渤海王的帐中,差不多也是这般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