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典藏历史:开局盘点十大明君 > 第136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第136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没事的时候,吟诵一下“人比黄花瘦”,不再跳出来给大老爷们儿碍眼,不再鼓捣大家抗金,岂不妙哉?】

【可她不!】

【经过短暂的平复,李清照迅速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

【其中古体诗《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的末句,“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比之陆放翁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多豪情!】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

【其辞曰: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再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意思是: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名为写景,实则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一句“江山留与后人愁”,更是把赵宋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撕扯了下来,堪称千古绝唱!】

【与此同时,她创作了另外一首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一代奇女子,就此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北宋文坛的最后一抹光辉,也就此卸下帷幕。】

【而李清照,终将以她婉约的词、慷慨的诗,为后人所纪念所称道。】

“为什么我的心里酸溜溜的?”

“别说了,我也是。”

“我只知道李清照是个写词的,没想到她还如此刚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巾帼咋啦,比那些没卵的怂包强上一万倍!”

“都怪赵佶赵构这两个狗贼!否则,李清照也不会孤苦而死!”

“对!还有那些打着仁义道德旗号的投降派!”

“还有王灼、朱彧、胡仔那些封建卫道士,对李清照改嫁一事哔哔个没完!真特么不是个东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