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典藏历史:开局盘点十大明君 > 第130章 辽东浪死,烽火连天

第130章 辽东浪死,烽火连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31辽东浪死,烽火连天

【有人说,隋朝如果没有三打高句丽,说不定就不会灭亡,那么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史实是怎样的。】

【大业八年,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陆军集中于涿郡,水军集中于东莱。另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战舰绵延数百里,走海路进攻。】

【按照杨广的想法,高句丽不过蕞尔小国,劳资这么大的阵仗,你但凡有点眼力劲,是不是就该主动投降,跪下来叫爸比呢?】

【于是,“战神”杨广在战前就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何时进,何时止,何时拿下某城。带兵将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

【可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你什么都定的死死的,不给将领一点自主权,会不会导致隋军在战场上很被动呢?】

“报!敌军打来了!”

“不急!待我看看陛下的锦囊妙计!”

“报!敌军打了一半跑了!”

“陛下的妙计好像没有这个呀,待我写信给陛下请示!”

“报!敌军拒不投降、坚守不出!”

“待我禀报陛下,再做定夺。”

【高句丽人也不是傻子,一看隋军像个提线木偶一样,牵一下动一下,牵一下动一下,就抓紧时间进行重整和反击。】

【一方是占尽地利的高句丽,一方是处处做不了主的隋军,胜败,其实早已注定。】

【所以,尽管前期隋军已经破城四五十余座,到了辽东城却还是五个月都寸步难进。】

【无奈,三十万隋军迈过辽东城,准备直捣黄龙,却在前后夹击、后勤不畅、进退失据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也丢失殆尽。】

【水路的进攻也不顺利。猛将来护儿选拔精甲四万,到达平壤城外,中埋伏而惨败,士卒逃回的也不过数千人。】

【第一次攻高句丽,保守估计,隋朝的死伤人数也在百万以上,消耗的物资更是不可胜数。】

【在那种情况下,但凡有点脑子,都会想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重新积蓄力量,以待他日卷土重来。】

【于是,杨广就稍微“痛定思痛”了一下,在第二年再次发兵,围攻辽东城。】

【然后,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便乘机起兵反隋,想搞点大新闻。杨广被迫,从辽东撤军。】

【又一个第二年,大业十年(614年),意犹未尽的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但因为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第一次攻高句丽隋朝吃了大亏,后两次都是因为内乱而草草收兵,算不上有多大损失。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把隋朝的灭亡,归咎于三打高句丽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