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发现踪迹
想到这,王攸苦笑道:“倒也不是嫌隙,而是侄儿此次江南之行,所见所闻皆非常事,是以待人接物上不得不多防备预留一手,也好在做错之时有回缓的机会。”
贾政听闻此话,摸了摸王攸的脑袋,说道:“御史一职本就是容易得罪人的差事,你能如此小心谨慎也是应当之举,只是人太过小心谨慎难免自抑,于心性终有弊端,以致做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你日后万万不可再如此了。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如今已经不是一方御史,自不必想多虑,更何况汝父将来入驻内阁,也自无人敢小瞧于你。”
“侄儿此次绕道来此,并非因私情而废公法,而是有两三件事想与您商议,其中一事有关朝廷,同时也涉及潭府。另外侄儿现如今虽说已接了陛下补升兵科给事中的旨意,可一日未去都察院交接,便还是一方御史。”
贾政心中大惊,同时也对王攸很是感激,忙问其中原委。王攸当即将赖尚荣在胡州贪赃枉法,仗势欺人,鱼肉百姓等等罪行告知给了贾政,贾政听罢,顿时怒上心头,大骂畜生二字。
“姑父,此事往小了不过是革职查办,入狱斩首,可是往大了,只怕会牵累贾家,毕竟这仗势一条就说不过去。我也不妨和您明说,姑苏府知府被我参本革了,其罪一条便是宽纵下属。我本欲让赖尚荣将功折罪,可谁料想他竟然临阵脱逃,不知所踪。”王攸佯作叹息道。
“赖家的事能不能缓缓?”贾政望向王攸,目露为难之色,后道:“你有所不知,他祖母......”
“姑父!您这难道不是因私情而废公法吗?您可要慎重!另外您可想过侄儿隐瞒不报的后果,又将侄儿我置于何地。我可不管他赖家祖上是谁,有多大的功劳,哪怕当年侍奉过荣宁二公,我也会秉公无私,您若是有容缓的想法,那请恕侄儿不敬之言,那姑苏府知府便是您的下场。”
贾政看着王攸义正言辞的模样,思忖了半晌,最终叹了口气,说道:“给我贾家留点颜面,至于其它,文泱你看着办吧!”
“好!”王攸吐出一个字,答应了下来,只是贾政的态度让王攸又惊又怒,同时也是失望难过。这很明显的弃车保帅,哪里容得托缓的想法,真是愚蠢而可笑。
“还有何事?”贾政身为长辈,又自诩正人君子,他深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是以常常以身作则,规劝晚辈,可是小辈之中少有人听之,但王攸不同,因为王攸和他在某种程度上一致,那便是都是读书人。
相反贾珍,薛蟠之类,却是纨绔膏粱,按他的话来说就是‘终是不读书之过’,是故令他对宝玉,贾环,贾兰三人读书一事更为看重。哪怕王攸说出了一些不尊重长辈的话,贾政也并不责怪,反而愈发欣赏。
至于到底是故意为之还是存心试探,那也只有贾政自己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