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从头开始的修仙指南 > 第29章 真真假假须接受

第29章 真真假假须接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半晌之后才有人感叹道:“妙啊!妙啊!太妙了!”

“好诗!”

“太好了!”

……

这些巨商富贾到底文化底蕴不足, 除了“妙、好诗、太好了”之外,词汇量有限,一时间无法找出另外的用词来品评, 他们就是觉得这首诗非同凡响,简简单单的几个文字组成得到了一种精妙绝伦的效果, 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心生向往。

当然, 最具价值的权威评判还得看李碧存先生。

身为莲花镇文人之首,李碧存双手摁在台面上, 凝视着这首《莲花镇端午诗会忆三闾大夫》。

人们无法看到他内心经过了怎样的高低起伏, 这首给了怎样的撼动,只能从他的呆若木鸡的凝思中窥见一斑,谁也不敢打扰。

良久之后,李碧存终于缓缓开口了。

“性命、忠孝、家国……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者莫过于这短短六个字,我辈读书人只占其一便能成全自己, 屈子三者有之, 如何不能青史留名?这首五言用字浅显,便是七岁学童也可诵读, 背后的哲理和韵味却足以让人穷极一生也难以践行参悟……”

这是他对文靖安这首五言的基本层面的分析,准确说出了文靖安这首诗的歌颂对象,高度赞扬了屈原的千古情怀, 直接指出了诗文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

陈守严等人听罢李碧存的分析, 纷纷颔首捋须,人人点头称是,李碧存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要不是李碧存权威不可挑战,刚才说“好诗”、“太好了”的那几个富商很想插一句:“对!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是被李碧存高度概括出来了而已。

李碧存做完表层分析之后,开始上升到文学史上的高度。

他说:“自唐宋诗词之后,我大盛诗坛沉寂已久,高皇帝开国至今两百年,所出千古佳作不过屈指之数,这首五言……”

李碧存掷地有声道:“可入大盛诗坛前二十!”

陈守严等人倒吸一口凉气,并发出“咝”的声音。

文靖安则是无言以对。

刚才被迫无奈他才脑筋急转弯了一下,大胆做了一回“文抄公”,把原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做了修改,这首诗来自他的原世界,是一首翻译诗,说的是爱情与自由,他给改成了忠义与家国。

他单纯的想法只是不想让陈守严得逞,不让自己在诗会上垫底丢人,却没想到李碧存说这首诗可入大盛诗坛前二十,这……

这会不会太夸张了?

“绝不夸张!”

文靖安:“……”

李碧存像是读到了文靖安的心声,激动道:“谁能想到小小的莲花镇,一个临时起意的端午诗会,竟诞生如此决佳作!当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些传唱千古的绝句都是无心写成,刻意相求反而求之不得,古今诗坛名家皆是如此!”

说着说着,他已经忍不住触摸桌面上的字迹,恨不能这首诗就是他自己写的。

“若为家国故,两者皆可抛……妙哉!妙哉!”

有了李碧存这一番全面分析,在场之人都是充分了解到这首诗的非同小可,那么接下来就是另一个环节了,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

由于之前李碧存要求把诗文写在正面,把署名写在背面,因此众人都不知道这首诗出自何人之手,震惊过后便轮到好奇心主导全场了。

李碧存在这方面拥有高度的自信,不假思索道:“宁宴,凭借这首诗,哪怕去了京城,你也能占得一席之地了!”

还未看背后的署名李碧存便直接公布了答案,除了文靖安,众人纷纷看向林宁宴,露出钦羡的神色。

林宁宴本人:“???”

什么意思?

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啊!

其实也不怪李碧存看走眼,在场学子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他一清二楚,说到诗才必然是林宁宴独占翘楚,虽然李碧存也看出了写这首诗的馆阁体略显稚嫩,不像林宁宴的字那么纯熟稳重,但由于这首诗让他太过震撼,一时间他还怎么去分辨这种细节?

因此除了文靖安和林宁宴本人,有了李碧存这番话,其他人都认定了这首佳作出自林宁宴之手,陈守严已经开始恭喜了。

“不愧是碧存先生高足,宁宴如此诗才,这才是可喜可贺啊!”

其他富商连带着一起向李碧存和林宁宴道贺,但在文靖安听来,陈守严这句“这才是可喜可贺”怎么听起来怪怪的?为什么要特意带上“这才”两个字?直接可喜可贺不才是正常的吗?

文靖安略作回想,当下就得到了答案——陈守严小心眼!

这句“这才可喜可贺”其实是陈守严自己给自己找回场子。

因为之前那位员外向他说可喜可贺的时候,是出于文靖安和陈崇章一起进了青莲书院读书,陈守严老大不乐意,他不想沾文靖安的光,现在就来了句“这才可喜可贺”阴阳怪气,不是小心眼是什么?

只是陈守严不知道,这回他撞到铁板上了。

当陈守严继续恭贺李碧存和林宁宴时,林宁宴终于开口了。

“先生,诸位前辈,这首诗并非出于我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