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我来自2088 > 第77章 78.首付凑齐了

第77章 78.首付凑齐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新娘的面纱就要揭开之时,也是人心最忐忑之时。显峰的眉心处,有一种莫名的阴影,让他停下了脚步。

此时身后的几位明白,老大并不是怕什么。那古墓中传出的白烟,也没那么恐惧,大家的呼吸正常,而阿宽手中的能量器自带探测装置,也没报警。

老大终于说话了:“我有一种不正常的预感。”

“你是说,这墓?”乔仔总喜欢说废话,此时却显示出兴奋的情绪。他就是来找古墓的,从一开始就是这个目的,此时,古墓的墓道及石门,就在眼前,岂有不兴奋之理?

“屁话,我说的是,这泥,阿宽,你没探测出异常?”

“没啊,老大,这不是封墓常见的青膏泥吗?”阿宽再次把能量探测装置,几乎是杵在泥巴表面探,也没听见任何警报声响。当他回头看着老大严肃的神态时,突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对了,这不正常,相当不正常。”阿宽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对秘密发展的迫切性,蒙蔽了自己的冷静。这些年,学的大量知识,怎么就没注意到呢?

“是不是哟,老大,这咋回事?”阿勇,是看得懂老大的神态的。尤其,他知道老大眉心处的秘密。在鲁班门的弟子传说中,当时老大仅以几天的时间,就在眉心处聚焦了阴阳运转的能量,对十几米外的土墙发力作功,这事,早就成了老大神迹的一个范例。

“我只是有这个感觉,但是,不敢肯定。有可能,这些泥巴本身,就相当不简单。如果咱们面对这种疑问,是该往前硬闯,还是停下来,理出一点线索,再前进?”

名义上,老大是在征求大家意见。其实,你本人都停下来了,我们怎么敢随便说走?乔仔想,这条路是你老大开出来的,甚至,今后兄弟们的命运,都得靠你保护,咱们听话,顺着你的意思说,就行了。

“的确,老大,不管是青膏泥是用来做瓷器的,还是用来封墓的,这两种不挨着的功能,有可能有某种联系。我有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对不对。”

阿宽是四人中最博学的,此时,故作谦虚,其实是跟下面的长篇大论作铺垫。老大点了点头,大家也都歇下来,听他讲故事了。

既然这古墓的样子就摆在面前,那就从古墓讲起。

“其实,自古封墓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了各自的目的,最有权势墓主人,封墓的大致方式,可以分为沙封,石封,封土,或者青高泥封之类的。”

阿宽说到这里时,乔仔接话了。“这些我都知道,我搞过考古的,虽然不是什么大墓,但人家专业的考古队员,我也是接触过的。流沙堵墓,你怎么挖,它都是流沙,防盗的办法。但是,对于工程量大的,集体甚至国家组织的盗墓行为,它就不起作用了。”

在历史上,这种新朝代盗挖旧朝代古墓的事,经常发生。还有成建制的军队来挖墓的,比如曹操,就有摸金校尉的职称。而东陵大盗孙殿英,用上了炸药与火炮。

这些知识,却是阿勇以前很少接触的,所以,急躁的性格,并没发作,还算听得进去。

乔仔跟阿宽你一言我一语的,像是在说相声,倒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对话形式,有点趣味。怪不得,在人类最古老的一批启蒙思想家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经常是以对话录的方式传承的。比如佛经,论语。

封土,这是帝王陵最常见的方式。所谓陵,即山陵。到过关中平原的人就知道,远远看平原上,一坐圆形的山,其实,很有可能,那是一个帝王的陵墓。把墓埋于地下,上面用封土做成一座山,显示出主人的丰功伟绩。

而石封,一般见于接近棺楟的部分,通过巨大石头的咬合联结,让你根本无法打穿它。除非你找到它原始的墓道与正门,你根本无法进入墓室。

此类墓室的杰作,莫过于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了。盛唐最鼎盛时期的两位帝王合葬,本身就极其罕见,况且,这里面,还有中国史上最成功最独特最厉害的女皇帝。

这个墓里,曾经埋葬着多少奇珍异宝,就无法估计了。千年来,不知道多少人想盗掘它。但是,都没办法。要知道,历史以来,以公开组织或者私下偷摸的形式,基本上,把绝大部分大墓都盗过了。今天的考古队,面临的古墓,几乎全是被盗过的。但是,乾陵,这坐埋葬着女王的伟大山陵,就在这里,明摆着给所有盗墓贼示威,你就是拿它没办法。

其实,它就是石封做得好。巨大的石头咬合成坚固的整体,浇上用糯米石灰纤维调制的粘合剂,简直就像天然石料一样,稳稳地守护着那地下的珍宝。当年,日本人,用炸药与火炮,都无法炸开它。尽管,他们的火药力量,远超孙殿英的装备。

最后,是因为修水库,偶然间发现了它的墓道,才让后人觉得,有打开它的可能。当然,上面的政策是,只要它没有被盗的危险,挖祖先的墓,毕竟是个不好的事。所以,保护至今。

“难道,刚才,我打开这墓道,是不对的?”显峰故意这样问到。

“不,老大,你看,它的墓门都开了,从考古角度上讲,它已经被打开过了,所以,我们进去,哪怕我们发掘它,也是抢救性发掘。”乔仔对这方面的政策,背得很熟的,毕竟,县文化馆,是个综合管理部门。

“说得这么热闹,那青膏泥是啥用处呢?”阿勇觉得,他们说了这么多无关的知识,简直就是卖弄。

“勇哥,问得好,这是另外的功能了。”阿宽解释到:“古人是利用了青膏泥细腻的特点,发现了,它防水性能特别好。将它,包裹在墓室外面,起一个防渗漏防水的作用。要知道,墓道越深,碰到地下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不是根房顶防水涂泥青,差不多?”

“是这个意思。但是,这里涂的泥巴也太多了。所以,老大觉得,它不正常。我仔细一想,幸亏老大提醒,它太不正常了。”

阿宽把老大抬在前面,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大家都知道,近几天来,阿宽的无人机也丢了,装备也没起到多大作用,此时,他的知识,是唯一可以用得上的骄傲,就让他勉强得瑟一会吧。

“因为,根本不需要这么大量的青膏泥。就像楼顶的涂料,你见过,涂料体积,比整栋楼,还要大的吗?”

太有说服力,至少万吨的青膏泥,如此宏大的体积,堆积在墓门之上,这哪里是防水工程呢?这分明像是,把一座墓,进入了泥潭之中嘛。

“比它的用途数量不匹配,更值得怀疑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地质结构上说,这个地方,根本不产高岭土,至少,罐厂沟,没有这个矿产。如此数量的东西,从外地运来,那是个什么规模呢?假定,一个工人的日最大搬运量是一百公物,他一天走最远的负重距离是五十公里。假设,这东西,是从一百公里外搬运来的,那么,一个强壮体力,两个工作日的搬运到位量是一百公斤。一吨是10个一百公斤。一万吨,就是10万个一百公斤。折合起来,得20万个人工。

假定,修这个墓,常年参加劳动的人数是一万人,光搬运泥巴,得20天。按些规律计算,这个墓,得由一万人,修它个一两年以上。这么巨大的工程,在历史上,应该有记载。至少,县志上,应该有痕迹。在古代,这应该是一个县百年一遇的大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