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是汤世祖 > 第92章 变化

第92章 变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应昭现在沉下心翻看一番,越发觉得几年前的自己,真的太过傲慢了。

“时移世易,有些东西必须修改和发展,有些东西可以延后出现,所以我打算将大同书重新修订,改成以百年为目标的纲领。”

应昭放下书,露出了一抹沉思表情:“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整本书的想法于时而言,有好,也有弊。但终究许多是不合时宜。就比如我们在长安的农社自决,但陈虬每周的周报和月报络绎不绝,已经展现出了农社的好处和坏处。”

“哦?”刘裕赶紧落座。

他年纪算是应昭军事集团最大的,见多识广,也知道应昭其实在关中实行的分田政策和在四川的分田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框架。

目的,自然是为了试验到底是那一种好。

“关中推行集团作业,由农社进行商业化运作。

刚开始大家以土地入股农社之后,发展确实迅猛。

但是伴随着安稳到来,更多的农社百姓开始自发的集镇,或者前去长安做买卖。

许多我们不曾官营的物资是允许自由交易的。

但是交易开始后,长安本地的市场就遭到了冲击。虽然现在物资还算匮乏,可是长安农社因为废了商籍,已经开始有精壮出门远行从商了,交流开始频繁,冲突也会增加。”

应昭在关中的分田框架就是先将田分给百姓,反正都是租约,接着进行流转集中运作,将更多的劳动力释放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关中耕牛的市场价格会暴涨的原因。

因为土地集中之后,等于不需要更多的人在田地里干活,而是需要投入更高附加值的产业。

比如关中的蜜饯工坊、瓷器工坊、养殖场、甚至还出现了几个农社自发形成的初级钢铁产业中心,可以说土地集中之后,土地所产的粮食只需要满足自己的食用,剩下的就是分红所需。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关中人口有一百五十万,耕地就那么一点的情况下,陈虬还能收获十万石(斛)的原因。

初级加工产业的崛起,更好的消化了一部分劳动力,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关中的农社很少选择直接卖给批发商,而是进入城市同城市人口争夺市场。

最近一期月报送来,长安城内甚至出现了烧仓库的恶劣行为。

具体原因竟然只是因为有几家产品质量好,因为是从长安周围农社运进来的,结果抢走了一户人家全部的市场,导致这户人家花大价钱买进来的货物等于堆积了起来。

这一堆积,他就郁闷的去喝酒,脑袋一热就放火烧仓库。

好在被提前发现按倒在地,不然那真的点起来,所有世家都会看他们的笑话。

而蜀州的分田政策就是直接包干到户,应昭暂时不打算进行集团运营,到时候再看看情况决定后续的政策。

具体能看到效果,也得等到明年了。

但关中的发展,也让应昭警惕。

虽然农社属于集体产业,但关中市场终究有限,你吃一点,别人就少一点,哪怕现在关中有东西市在,大量的胡人商贾会过来做买卖。但他们买的都是奢侈品,农产品之类的东西,明显只能在城市内消化。

所以还是需要引导产业升级。

或者辐射关中之外的市场。

但这么做,又等于会和世家商业集团发生冲突,对于没有占资本优势的农社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一时间,应昭不知如何应对了。

刘裕大致听完缘由,也陷入了思索,这确实不好处理。

稍有不慎,对于关中百姓而言,将会是毁灭性打击。

“那要不进行调节,只允许某些农社生产特定的产品,之后再将产品由陈指挥进行统购统销,保证双方的利润?”

刘裕的话,让应昭感觉DNA动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