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是汤世祖 > 第36章 声东击西

第36章 声东击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了,高欢的事情之后再说,现在关东军来了,就意味着关东部分已经做好了准备。”

应昭压了压,让大家都坐下,拿起竹鞭,敲了敲地图上的潼关位置:“潼关可以守,但要守多久?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尽快无损的撤向蜀地,还能让关东自以为自己可以了,与关陇撕破脸想要控制太上皇。”

长安百姓的粮食还有,但是军中粮食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今的应昭不可能双线作战,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撤离长安,尽早入蜀。

但怎么入蜀是一个关键。

因为应昭需要让关东赢一半,尽可能微操到关东先入城一天到半天,然后是关陇的世家入城。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激化两个世家集团的矛盾。

这个本身就很玄学,但也不是不能做到。

只不过这话说出来,让在场将军都有点戚戚。

毕竟一个正常的皇帝,怎么会老是想着将父亲当筹码摆在桌上玩弄?

这也太孝了吧!

虽然应玄不是什么好皇帝,但也是你爹吧!

要不是应昭是大同书的创作者,五胡部落想要彻底融入华夏,就必须要有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支持,不然他们的身份问题,肯定是一直没法解决。

保不齐还得大乱一场。

应昭倒是看出了他们的想法,只是无奈摇头说:“不是朕不愿意迎接太上皇西狩,奈何敌人势大,朕有心无力啊!如今,战局之上,一切以百姓将官性命优先。朕所做,皆为我汤国基业,为我华夏万年,岂能为我皇室一家一姓之困顿而连累生民?”

宇文泰等部将陡然觉得惭愧,但很快又升起万丈豪情:“陛下安心!世家绝不敢对太上皇如何!我等只需撤入蜀中,留得有用之身,定能卷土重来!”

应昭满意的颔首:“有诸君此言,朕心安矣。眼下,西线的斥候齐出,关陇世家的部曲却并无组织的动作,许多地方世家都在想办法自保,若是这样下去,关陇只怕会被关东压制。”

“此事易耳。”

应昭他们还在说,刘信从外边走了进来:“陛下,可曾记得关西军。”

关西军?

应昭思索了一会儿,古怪的说道:“朕记得这个编制,不是已经被撤了吗?”

关西军是应玄的部曲,应玄在白登之围时,损失最大的部曲,就是关西军,但也是唯一残存下不少士兵的部曲。

“是撤了。但太上皇于上郡赏赐土地颇多,用以优养。臣此去征募上郡匈奴部曲,发现上郡关西军旧部正在整备兵甲,并且还打了一小战。他们全部都是骑兵,以突骑最为勇猛。时至今日,他们还是愿意为太上皇披挂再战,可见太上皇优养之厚。”

应昭看了一下地图,上郡就是后世陕北地区。

“不小啊。”应昭感慨这区划的位置,不由得啧啧问道:“上郡关西军能拉出多少兵马?”

“万人应该足够。毕竟上郡口众四十余万,其中一半都是关西军家属之后,凑个万骑应该没问题。”

“行!你安排几个人,伪装成太上皇的求援兵马让上郡出兵,给朕的好父皇留一支可用的兵马。”

应昭盯着地图上的长安皇宫:“既然关陇的不给力,就给关陇世家加点料。”

“那我军呢?去打散关吗?”侯景跳了起来,一脸兴奋的问。

“刘裕已经去打散关了。”应昭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打武关,威逼南阳郡。”

“声东击西?”宇文泰沉声问道,“可是要出多少兵马?”

“朕率五万人留在长安,配合长安农兵包围皇城,刘信你将独立师从安排一下,从太液池出重玄门,闹得声势浩大一点,然后半路转向去萧关,直插陇右,以轻骑突袭世家防守不住的坞堡粮仓。所获钱粮,分为三分,一份给金城郡的奴儿军送去,一份就地分发百姓,换购骡子和马,剩余一份以骡马携带,也可以收拢善骑**壮回来。”

应昭看了会地图开始布局:“还有五万建设兵团西出,将钱粮和器具带去散关。最后一路隔天出发,做出要拿朕的旗号,打增援潼关的架势,半道转道去打武关。若是武关被关东军拿下,那就打上几日,不要破城,敌人来增援就有序撤回霸上,做出增援潼关迹象,疲敝关东军南北兵马。”

“陛下担心右詹事拿不下武关?”

“安排他去,就没指望他能拿下。”应昭摇了摇头回答了问题,“都去准备吧,斥候都撒出去,随时对接传令官”

“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