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是汤世祖 > 第32章 刘信献策

第32章 刘信献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信也很聪明的猜出了皇帝的目光,也毫不避讳的说他的猜测:“若是陛下入蜀,长安便是一处重要棋子,不管未来太上皇同陛下争夺汉中,长安都是他们绕不过的坎。近来,陛下分田于民,组建农会,训练农兵,还免去了十年赋税。至此,臣断言,陛下并不打算呆在长安于敌人争斗。”

“毕竟,任何一位将军,都不会将唯一的钱粮产地,变成一处免税之地。所以,陛下必定会选择离开长安,将百万长安百姓释放出来,让他们同抢劫、增税、甚至意图收回土地的关陇世家彻底变成敌人。”

“到时候,关东世家一定会压着关陇世家,不准关陇世家收回土地和增税,因为长安不稳,陛下就有了民心,一旦逼急了百姓,代价谁也承受不起。于是,迁都和安抚就成了朝堂的争斗之处,也是关陇和关东两大派系的隔阂所在。”

刘信面无表情的平铺直叙,他是十四入朝为官,先为小黄门,后入兰台为官,并且随着关陇世家年轻一代长大成人,李天赐的有意扶持,关陇年轻人升官速度一直都很快。

刘信二十五了。

官至正三品刑部尚书。

他能在激烈的政斗中活下来,肯定不是傻子。

因此,他很快从应昭的手段中猜到了应昭的意图。

长安是一颗谁也绕不过的钉子。

应昭的基本盘,关陇世家的必争之地。

如果长安随时可能爆炸,那么关东世家一定会选择离开长安,毕竟谁也不想在长安炸了的瞬间,沦为惨死鬼。

那么迁都,就是应昭故意塞给两个世家集团的矛盾。

由此推断,应昭一定会选择一个既可以蛰伏,也可以随时遥控四方的地方。

如今,只有两处适合应昭这么做。

一是江南,二是蜀中。

江南太远,蜀中却近在咫尺。

刘信一下就明白了过来,所以很快就来献策了。

因为刘信还看出了最近的动作,尤其是刘裕从宁夏南下。

北方九镇的奴儿军,太子手下第一对炸弹,一个个半农牧半军事化的军镇,可都是团结在应昭麾下的。

只要将刘裕丢到北方为统帅,中原世家危机感可就要拉满了。

所以,刘信就开始赌应昭的胜算更大了。

毕竟,承禅皇帝可是一个武勋卓著的皇帝,一个有民心,有军心,有理想的超级帝皇。

他的目光,是坚定的!

应昭鼓了鼓掌:“世家之中,看清的人绝对不少,但能像你这样如此决绝的投靠于朕的,没几个。”

“无非土地和特权不愿放弃罢了。”

刘信平静的回答,“陛下集权,于百姓而言自然是好事,因为世家肆意的为祸一方行为,将受到制约。可是对于世家而言,这将是一场灾难。

他们费尽心血,才从秦朝的军事平民化,一步步调整成汉代经学世家垄断,逐步将魏武的集权雄心瓦解,忽悠魏文确立九品中正制,并且在司马家屠戮三千曹之后,彻底将朝堂变成世家玩物。前前后后,五六百年了。”

“试问,谁愿意放弃未来千秋万代的快活,进而加入科举和军事,同天下进行竞争?”

刘信无奈的摇头:“百年了,五胡入华,作为曾经游牧的先祖们,不知所谓的相信了世家谬言,自以为归入世家怀抱,也能一代代做人上人。”

“可现实却是,世家只拿我们当打手,若不是我刘氏祖上确为汉室之后,臣也不见得能有这安抚各族的刑部尚书之位。”

刘信看向应昭,肃穆一揖:“百年来,只有陛下提出诸夏一体多支,也只有陛下能做到一视同仁。臣祖上流落北疆,数百年来,难以安定,如今明主诞生,便是五胡诸部世家,其实也都信服陛下。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将统领关陇大部分鲜卑、匈奴旧部,成为陛下马前卒。”

“为陛下,也为我等彻底融入诸夏,贡献一份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