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长旌万里 > 第63章 不速之客

第63章 不速之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薛万钧没想到从高句丽人的军阵里逃了出来没挨上一刀,好不容易一路逃回大隋自己的疆土了,反而被背后捅了一刀。

而且这一刀不是来自别人,恰恰是来自他的上司,这就非常让人郁闷了。

武贲郎将王辩算的上是一员宿将,老将,在军中声望不错,但望重或许有,德高肯定是没有。

他从辽东一路溃回涿郡后立刻上书,言道薛万钧擅自举动,临阵先撤以至于大军崩坏,中间文字写有:贼围数重,履攻我师而诸军不动,诸将奋勇,实贼胆已寒,唯万钧临阵自溃以致众军皆乱。

总之都是薛万钧的错。

辽东隋军在杨广匆忙调走大军主力之后就已经陷入危局,以劣势兵力在异国他乡强敌窥伺之间完成大军撤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要给隋军战败找一个责任人,排第一位的毫无疑问应该是皇帝杨广才对。

如果不是皇帝为了尽快调动军力南下平叛,不顾前线态势的匆忙带着大军主力跑路,就根本不会有辽东危局。

但皇帝陛下是永远正确的,追责也不可能追到他的身上,这个锅就只能让统兵的薛世雄、王辩等将领来背,薛世雄十万大军损失近半,王辩丧师几近万人,如果是平时,按照杨广的脾气早就下狱了,得和第一次征辽主帅宇文述一样缴足了罚金才能放出来。

奈何杨玄感造反的声势太大,朝中内外投奔之人极多,特别是发生了左武侯大将军李子雄叛逃杨玄感的事情,逼得向来刚愎的杨广也不敢再随意处置大将。

李子雄这件事情堪称杨广的神操作,左武侯大将军本来和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一同领军准备从山东半岛的登州出发渡海攻打高句丽腹地,结果大军还未出发就传来了杨玄感起兵的消息。

起初杨玄感起兵时为了出其不意,打出的旗号是来护儿在登州造反,自己要去保卫东都,属于典型的贼喊捉贼,但事态出奇,消息传到来护儿和李子雄处时,李子雄难免对来护儿多了几分防备,在军中公然和主帅来护儿对抗,率领本部和来护儿分营而居,如果不是另外一员大将杨义臣居中调和,几乎两支隋军就要先行爆发内讧。

等到杨广亲自南下赶到信都郡,自然要抓住自己手中唯二的这支大军主力,立刻下诏让来护儿和李子雄统军西进,心怀不满的来护儿抓住机会抢先上奏李子雄种种行为,并且说李子雄年轻时曾经是杨素的部将,种种举动是为了响应杨玄感。

明明杨素曾经是大隋军届的头把交椅,理论上大半隋军将领都做过他的部将,这种话听听也就算了,偏偏杨广如同惊弓之鸟已经有了杨氏父子创伤应激综合症初阶反应,听到李子雄试图勾结杨玄感,立刻下诏让来护儿抓捕李子雄父子押解信都,将这位曾经担任过杨广仪卫统领,平定过汉王杨琼叛乱的老将直接打成叛逆。

但是李子雄身为一员北周武帝时代就崭露头角,曾经先后追随过韦孝宽、杨素的老将,武德极为充沛,竟然在押解途中杀死守卫逃了出来,而且发挥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自由主义择业精神,真的跑去投奔了杨玄感,立刻被杨玄感拜为军师并且当成典型四处传扬。

傻眼的杨广终于找回了些当初晋王时代的心机城府,危机关头,终于放下了大业天子的偶像包袱,捏着鼻子展露出用人不疑的气度。

李子雄既然跑了,来护儿就是正面典型,与杨义臣一同加官之后受命向黎阳方向进军;从辽东损兵折将回来的薛世雄不但无罪反而直接被任命为涿郡留守,加封右御卫大将军,好让他安心看守河北隋军此时的后勤中心;就连一向为杨广忌惮打压的堂兄李渊,也被任命为都督关右诸军事,坐镇陇西,至于苦守洛阳的东都留守樊子盖,更是得到了专命杀伐之权,将大败而回的河南赞治裴弘策直接处死。

损兵折将的王辩也加封通议大夫,率军南下到御前听用,只是这么一来辽东大败的背锅侠就只能委屈薛大公子了,反正他父亲已经加官升职,对于儿子牺牲一下没有意见,何况薛世雄有四个儿子,于是一桩只有薛万钧受伤的公案就此出炉,所有人都很满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