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长旌万里 > 第53章 去留

第53章 去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于守门校尉的话王伏宝没有丝毫质疑,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以至于在边塞各地已经变成了正常行为。

从起因来说这件事就和隋末大多数坏事一样还是要追溯到大业天子杨广身上去,自杨广登基以后便致力于开拓疆界,威伏四夷,数年间破吐谷浑,败突厥,征琉球,降高昌,终于求得万国来朝,为此志得意满的大隋天子亲自下诏只要是周边各族各邦前来朝见者一律不得阻拦,各处地方馆舍还要提供方便,以便仰慕神威的各族使者赶往东都朝拜。

这中间还闹出过用丝帛缠绕树木以显示盛世却被外使反问国中既然有乞丐,为何不以丝帛赠以为衣反而用在树木上的糗事。

但这件事情上最得利的其实是各路商旅,大隋平定西域之后,原本被吐谷浑和突厥两大势力阻隔的丝绸之路再度开通,许多小国部族打着进贡的幌子,实际是贩运货物的商队,借此免去沿途的赋税。

西域来的客商一多,这种事情也瞒不过有心人,自然很快在北方和南方边境都冒出了不少所谓使者,有些是各族打着入贡名号的商队,有的则直接变成了大隋自己的商队装成入贡。

大业初年吏治尚可时这种事还不敢明目张胆,但征伐高句丽大败后各地烽烟四起,道路不通,这种把戏也变成公然进行的交易,各地边将和世家大族相互勾结,明码标价只要给钱就出具文书并放行,并且因为反乱四起道路不通,很多这种商队连东都都懒得去,直接将货物运到江南山东等地发卖了事,也从无人追究。

各地边镇有时候还会为了吸引客源主动降低索贿价格,起初市价一般是两万钱,也不知是哪一个大聪明率先想到各郡边境都可以入关,何不主动降价薄利多销,走量的道路,结果不断内卷下来如今只要万钱即可。

从渔阳到雁门的大隋北缘诸镇的大小将领都借此暴富,敛财极多,有些还会自己主动入股和世家大族共同做这种实际上是走私的暴利生意,也使得原本强悍的大隋边军军心涣散不堪,许多背井离乡到边境戍边的士卒见到主将个个敛财不已,怨愤极大。

不过这些都不是窦怀文一行所要关心的,王伏宝爽快的交了八千蜀钱便换来了一封文书,这种被杨广赐死的弟弟蜀王杨秀在川中自行铸造的钱币含铜量比杨广铸造的五铢钱还要高,算是时下最好的几种流通货币之一。

王伏宝出手这般阔绰,让守将极为满意,不但安排馆舍,还特意安排了士兵带路,算是享受到了贵客待遇。

进入渔阳郡境内不久就是故长城,这座北齐时代还是与北方边境的长墙随着大隋对突厥势力的打击已经变成了国境之后存在。

穿越长城,一行便算是正式回到了传统汉地,为了避开正沿着大运河大批南下的隋军主力,众人选择绕开运河,直接从渔阳郡东部沿着东侧靠海地区穿越涿郡,抵达渤海郡。

这条道路因为靠近大海而且远离运河的缘故相对偏远,盐沼密布,人烟不多,倒是自古以来就盛产私盐贩子。

私盐贩子这种生物自汉武帝创造性的发明了盐铁专卖制度以后就活跃在中国历史上,因为事关极其重要的官府财源,因而无论哪朝哪国都对贩卖私盐处罚极重,动辄处以死刑。

所以能做这种暴利生意的都是亡命之徒,属于潜在反社会份子,后世大名鼎鼎的黄巢就是私盐贩子出身,但这些人跟江湖豪侠还有直接公开造反的义军却是方方面面都牵连甚深,王伏宝在他们之中声威极重。

高鸡泊的窦建德,豆子岗的格谦刚好位于漳河一东一西,涿郡、渤海郡的私盐运送南下都得向两家交足了孝敬才能保证平安,这就更让窦怀文一行人行动顺利,哪怕带着几百匹惹人眼红的战马和大批财货也没人敢打注意。

在王伏宝的带领下一行受到各路头领的热情款待,窦怀文还拿出许多草原上贩来的货物和这些盐枭们做起生意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