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长旌万里 > 第50章 往事(三)

第50章 往事(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本地大族始终扎根于当地,他们的田土家宅都轻易挪不走,需要顾及自家在本地的名声。

所谓名门望族,声望是需要经营的,利益要争,吃相也不能太难看。

来自关陇世家子弟的外来流官则完全不同,他们和本地牵扯甚少,完全不必在意乡间所谓民意,特别是在关陇之外的地域,由于关东世族在大隋朝中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地方的“民意”在朝堂上也是失语的。

有些关陇子弟们甚至还可以从打压本地乡人中找到一种征服者的快感,他们的祖辈用弓马征服了如此广阔的地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和薛万钧、李世民这种人一样在太平年月还继续保有着他们祖辈的勇武,他们只会摆出一副征服者的嘴脸去从欺辱凌虐关东人身上追忆先祖荣光。

韦采根本没有和窦建德进行接触,在他眼中就连关东各家望族都不配和他并论,一个乡下小土豪的生死不值犹豫半秒。

就在杨广发动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时候,韦采突然派兵包围窦家庄,将窦氏宗族上下两百余人全部抓捕处死,对外宣称是窦建德勾结盗匪图谋不轨,身为通守的他不得不紧急采取措施。

从头至尾,韦采办公的案桌上连一封人证的供述都未有,数百窦氏族人的人命只化作一句简略的上报文书“彰南窦氏勾结盗匪为乱,官兵剿灭之,斩贼党两百余”。

那座造纸作坊和里面的工匠则次日就换上了韦氏的招牌。

作为乡兵都头目正率领着两百余彰南县兵赶往涿郡汇合大军的窦建德很快在路途之中收到了这条噩耗,送来消息的是郡中大族们,即便是他们也被韦采的胆大妄为吓得够呛。

在太平年月,每年的死刑犯都需要报送到京城朝廷才能处置,甚至需要皇帝本人亲自审核才能执行,但自杨广登基以来,随着各地起义不断,地方官府疲于奔命,朝廷也不再认真对待死刑的处置,任何地方官员只要给治下百姓按上一个所谓“通贼”的罪名就可以肆意滥杀无辜。

郡中大族们不得不思考:如果窦建德这样一个极有影响力的地方豪杰人物都可以如此荒谬的处置,那么有一天韦采这般的官员丧心病狂的对自己下手,自己能不能避免窦家一样的结局?

答案就是没有任何办法,在大隋治下就连关东第一等的世家也只能屈居于关中门阀之下,这些旁系以及再次一等的家族在朝中极度缺乏奥援,若是被扣上一个类似通贼的帽子,此时的杨广满心专注于征讨高句丽,极度厌恶地方上不识大体阻碍他功名大业的各种义军,只怕大笔一挥就又是一桩冤案。

窦建德立刻率领麾下的两百子弟兵逃奔河北群盗聚集的大湖沼泽地带高鸡泊,与在那里聚兵造反自称东海公的高士达联合,正式打起起兵反隋的旗号,既然韦采要说我窦建德通贼,那我就做个堂堂正正的反贼吧!

窦氏宗族在这次浩劫中损失惨重,除了跟随窦建德一同加入乡兵的几十名壮年男丁得以逃过一劫,大多数老幼妇孺都被隋军屠戮一空,连窦建德的老妻也被隋兵所杀。

窦怀文当时正因为窦建德强行压服他卖掉作坊闹起了脾气,索性带着窦怀远一同前去拜访与他关系最好的王伏宝,希望王伏宝能够帮助他说服窦建德,结果在路上就收到噩耗,二人害怕官府赶尽杀绝的通缉,不敢再回清河郡,一路向北逃到了涿郡地方。

好在如今天下乱象初现,涿郡这种边地远郡吏治更是约等于无,只要花钱,什么路引身份都能办出来,两人靠着窦怀文身上带的些许财物给自己换了个身份才算安定下来。

这件事对怀文的打击极大,两世为人的他虽然吃过苦,但这种众多亲朋故旧一瞬间的生离死别给予了他极大刺激。

往日对他视如已出照顾他长大的老婶,每天追在他身后喊着要他讲故事的小弟小妹,会在夕阳下拄着拐杖站在屋门口招呼晚归的他进屋喝口水的老伯阿婆,还有许许多多他窦怀文这一世最珍视的人,竟然就这样无端的死去了,几百条血淋淋的无辜生命最后在官府的文告中却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