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英雄》和《唐人街探案》,谁更无敌?
2002年12月17号,张一谋的大片《英雄》上映,直接以每天过千万票房的成绩开始横扫全国各大影院。
2002年12月25号,也就是圣诞节这天,冯晓刚导演的电影《手机》也在躲避了《英雄》一周锋芒以后,开始正式上映。
而2003年1月5号也就是在冯晓刚这部手机上映第十一天,终于完成了全部后期特效制作以及配乐过程的《唐人街探案一》也开始延续着冯晓刚《手机》的脚步,以全国平均院线排片率32.7%的大规模放映节奏是强势登陆各大电影院。
这个时候,张一谋所导演的大片《英雄》堪堪才取得1.52亿票房,而冯晓刚所导演的那部《手机》更是才获得2815万的票房成绩,总成绩还不到《英雄》的一个零头,堪称是被张艺谋给狠狠踩在脚下反复碾压。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曹青导演的《唐人街探案一》这部电影,就好像是它的主题曲《萨瓦迪卡》一般,格外活泼跳跃的、热情洋溢冲入了张一谋、冯晓刚这两位华国顶级大导演的电影战场之内。
而面对曹青的加入,张一谋、冯晓刚这两位导演心态完全不同,对于目前凭借大片《英雄》已经所向无敌的张一谋而言,他对于曹青的加入战场,心里不仅完全不紧张、甚至还有些跃跃欲试,很是想要看一下这位后生晚辈的实力。
但对于被张一谋给狠狠碾压的冯晓刚而言,他目前电影成绩虽然还算不错,但是在《英雄》的压制下还是颇为艰难。
眼看着此时《英雄》这部电影渐渐开始退却,本来还指望趁着这个机会让自己电影《手机》能够稍稍喘上一口气、在每日票房上获得少许提升的冯晓刚,又无奈看见曹青这部《唐人街探案一》也开始上场,这不禁让他开始为自己电影《手机》的最终票房成绩而感到担忧起来。
而很快,随着《唐人街探案》这部电影的正式首映,他电影《手机》当日票房成绩果然不出他所料的受了不少影响、直接被《唐人街探案》给抢掉了不少随机购票观众,当日票房直接从昨天的211.53万人民币狠狠下降到了139.75万人民币的离谱程度,票房跌幅达到了恐怖的13水平。
而在这个下降消息中,大概唯一能够带来冯小刚心里安慰的消息,就是张一谋那部之前一直狠狠碾压踩踏着他电影《手机》的大片《英雄》,在1月5号这天票房成绩也开启了跳水模式,当日票房数量直接昨天的687.75万一举降到了572.22万。
至于《英雄》这部电影的票房跌幅水平虽然比《手机》略好、仅有16,但由于基数过大的缘故,他这部大片《英雄》在1月5号这一天所损失的票房数量甚至比起冯晓刚这部《手机》还要更大,直接损失掉了一百万人民币以上。
不过这样一种苦中作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有办法超越的话冯晓刚自然也不会如此颓废,实在是曹青这部《唐人街探案》的首日票房成绩也太过恐怖了,甚至比起大片《英雄》的首日票房成绩也没差上多少,同样一举冲过了千万票房,拿到了1121.38万人民币的超好成绩,成为了继大片《英雄》之后第二部首日票房破千万的超级电影。
并且最让冯晓刚所绝望的是,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面,曹青这部《唐人街探案》电影就和大片《英雄》一样,通通都是每日票房过千万,直接就在上映一周以后的1月12号那天早晨,内地票房成绩一举突破了8000万人民币,这种票房增长速度比起曹青上一部电影《超时空同居》要快上太多,明显就是第二个大片《英雄》。
当然了,和大片《英雄》那足足高达3000万美元的恐怖制片成本相比,曹青这部《唐人街探案》的制作成本明显要低上不少,甚至还不到《英雄》的23,仅仅只有接近1900万美元。
而以《唐人街探案》制作+宣传共计1900万美元的总制片成本来算,曹青这部电影《唐人街探案》只要能够获得6000万左右(也就接近5亿)的全球票房成绩,就能够开始票房盈利。
如果再算上能够以《唐人街探案》为模板所制作的各种周边、原声cd大碟、还有dvd等等盈利内容,《唐人街探案》甚至只要能够全球票房成绩达到4亿人民币(不到4900万美元),这部电影就不会亏本。
以这个成绩来算的话,按照目前《唐人街探案》在国内疯狂席卷票房的趋势、以及曹青历年电影在海外市场上的潜力来估算,曹青这部《唐人街探案》大概率是要赚钱赚疯了。
本来在全国各大的院线老板们口中,曹青由于每一部电影都从未失败、每一部电影都是在疯狂挣钱的缘故,一直以来就有这一个“疯狂导演”、“魔力导演”、“抢钱导演”的名称,而现在这部《唐人街探案》一出,更是直接让他锁定了这样一个听着就充满了金钱和奇迹意味的称号。
不过曹青毕竟是一位年轻导演,而且他这几部作品中除了一部《一代宗师》以外其余也都是标准年轻人风格,所以他这部《唐人街探案》虽然在全国各大院线内播放得热火朝天,但是他这部电影所能够吸引的绝大多数观众也还是那些年轻观众。
至于那些年龄比较大一点的老一辈观影人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依旧首先选择了张一谋的大片《英雄》,亦或者是老牌导演冯晓刚的《手机》,仅有一小部分选择率先走进了《唐人街探案》的放映厅里面,观看起了曹青这个年轻导演所拍摄的电影。
但幸好,在2003年这个年头里,真正会买票走进电影院里面去观影的那些观众中,绝大多数还会是那些思想观念奔放、新潮的年轻一辈,那些中年观影人群的数量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