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第一闲王 > 第130章 警幻仙子

第130章 警幻仙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秦良玉见了这道圣旨,眼神中泛出奇异的神彩。

马万年忙道:“祖母,您放心,孙儿一定让这道御旨陪伴您”。

秦良玉听了此言,终于缓缓地阖上了双目,与世长辞。

“哥,这道御旨上写着什么?”马万青问。

“这是崇祯先帝赐给老太君的四首御诗,里面有对老太君一生功业的肯定。老太君得先帝如此赞颂,此生无憾矣!”

??

石驻马氏,对大明朝忠心耿耿,可惜总有奸臣做梗,功立得再大,也很难得到皇帝的肯定。

万历二十七、二十八年,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为万历帝平播州杨应龙之乱,南川路战功第一。

结果万历帝不念旧情,万历四十一年,因为反对矿监胡作非为,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

天启元年,浑河血战,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秦良玉亲率三千士兵前往榆关和清军交战,战斗中,儿子马祥麟失去一只眼睛,仍死战不退,击退了清军。后来又替天启帝平定“奢安之乱”,立功无数。

可是,总有小人刁难。

天启三年,她很委屈地向皇帝报怨:“那些被敌军击败的人,惟恐自己人取胜;害怕敌军的人,惟恐自己人强大(“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如总兵李维新在渡河之战中失败回营,反倒闭门拒绝见我,以六尺须眉男子,猜忌一个巾帼妇人,大半夜想想这件事,也应该觉得羞愧。”

天启帝于是命令大臣们要对秦良玉以礼相待,不可疑忌。

没什么用,当时的朝政掌握在魏公公手里。秦良玉的丈夫就是死于太监之手,跟魏公公自然搞不好关系。憋屈!

崇祯帝跟万历、泰昌、天启帝都不同,他给了秦良玉无条件的信任和礼遇,创造了一段君臣相知的佳话。

崇祯三年,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秦翼明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她接连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

崇祯帝非常感动,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写下了这四首御诗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这四首御诗,比什么高官厚禄、金银珠宝都让秦良玉感动。

此后她助孙承宗修大凌河;助卢象升战谷城;打罗汝才;战张献忠??

不管多苦多累,从未向崇祯帝报怨过。

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召唤本地族人,相约“有从贼者,族无赦”,派兵把守石柱四境。

老太君就是这么硬气!

张献忠、豪格,楞是不敢来石砫。

秦良玉去世后,朱亨嘉追封她为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让其孙马万年袭爵忠贞侯;又让史官为其单独列传,记载其事迹供后人瞻仰。

根据朱亨嘉的谕令,史官在传记末尾的论赞中,特别表彰她曰:“冲入敌军、冲锋陷阵,这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感到困难的事。而秦良玉不过是一介‘土舍妇人’,却能够带着军队和粮草,在艰难困境中转战各地,她的急公好义之处是值得赞美的。那些拿着钺节,亲临战阵,却畏缩观望的人,比起她,能不感到羞愧吗?”

对忠臣烈士的表彰赞颂,就是对汉奸贰臣的讽刺挖苦。朱亨嘉希望,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点一点,收拾大明朝的人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