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第一闲王 > 第123章 上朝

第123章 上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吴辉二话不说,带兵去金门,抓了郑遵谦,坐船返回厦门。

船行了一半,郑遵谦忽然哈哈大笑:“此海得吾之尸骨,必然青史扬名”,将身一纵,跃入汪洋。一点忠魂不散,化做繁星。

??

鲁监国对郑彩的跋扈自雄、擅杀大臣极为不满,他召见建国公郑彩,质问他:“熊汝霖、郑遵谦二人何罪?建国公要杀他们?”

郑彩道:“监囯,熊汝霖是遇上盗贼身亡的,跟臣无关。郑遵谦诬陷臣杀了熊汝霖,臣一时气不过,派部下抓了他。原是一时之气,不料他自己量小,跳海死了,怪不得臣啊!”

鲁监囯大大怒曰:“杀忠臣以断股肱,生何益耶?”

说完,就要跳水自尽。

左右与郑彩赶紧劝阻。

鲁监国要跳水自尽,把郑彩吓了一跳。这块金字招牌要是死了,自己的名声可就臭大街了。

急忙表态:“监国放心,臣一定追查凶手,给殿下一个交代”。

郑彩回去后,随便抓了十几个人,说是凶手,磔之(凌迟处死)。

熊汝霖死后,兵部尚书钱肃乐劝鲁监国罢朝谕祭,以向郑彩抗议。鲁监国畏惧郑彩,不果行。郑遵谦被逼投海而死后,鲁监国闻之为泣下,辍朝五日,不敢问。钱肃乐见奸臣弄权,心中怏快,染了重疾。

钱肃乐,字希声,崇祯十年进士,浙江鄞县人,曾任大明朝邢部员外郎。

清军攻破南京后,宁波知府朱之葵准备献城投降。他眼看江山易主,忧心如焚,大口咯血,准备以身殉国。恰在此时,爆发了鄞县六狂生起义。义军知道钱肃乐名望高,在宁波府城隍庙,振臂高呼:“何不就推钱公为首,树旗起义!”

钱肃乐毫不推辞,带病勇挑重担,和孙嘉绩、熊汝霖、郑遵谦等人一起,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

鲁监国任命钱肃乐接任东阁大学士,负责朝政票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囯戍轮台”。

钱肃乐带病入阁,撑起鲁监囯小朝廷的重担。

本来,福建的形势是相当好的。原来隆武朝的大学士朱继祚归顺了鲁监囯,并且带人在福建兴化发动起义,收复了兴化城;大学士刘中藻率领义师先后攻克福建的福安、罗源、宁德、政安和浙江处州府属的景宁、庆元、云和、松阳等县。清军龟缩在很小的地方,福州已经成了一座孤岛。

但是内讧,却消耗了鲁监国政权的实力。

得知郑彩专权跋扈,擅杀朝廷重臣的消息后,大学士刘中藻很气愤,称郑彩为奸贼。他率义军收复福宁后,郑彩对他心怀妒意,不仅不支持,反而出兵劫掠刘中藻的后方。

刘中藻给钱肃乐报怨,钱肃乐在给刘中藻的回信中对郑彩的行径多有指责。

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封回信落到了郑彩手里。

郑彩跑去见钱肃乐,故意向钱肃乐引述其信中的话。钱肃乐大惊,他本来身体就不好,又羞又愤,呕血而死。

几位重臣先后死得不明不白,鲁监囯部下人心惶惶。

??

“哈哈哈!”

清浙闽总督陈锦获知了鲁监国政权内斗的消息,连呼:“天佑我大清!”

陈锦给摄政王多尔衮上疏,言鲁监国君臣相疑、上下倾轧,灭之易矣!

雄才大略的多尔衮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他派遣礼部侍郎、靖南将军陈泰,率领梅勒章京董阿赖(即东阿来)、刑部侍郎李延龄以及李率泰、济席哈、祖泽远诸将统兵南下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的军队大举反攻。

清军来势汹汹,誓要一举扑灭福建鲁监囯小朝廷。

雄据于安平城的忠孝伯、招讨大将军朱成功得知了从兄郑彩,擅杀鲁监国重臣的消息后,不禁拈须微笑。

他不畏郑彩兵多,却畏鲁监囯名正。

自己这个堂兄,仗着有金字招牌,处处压自己一头。现在,堂兄有和鲁监国决裂的趋势,吞并他的兵马和地盘的时机来了。

朱成功一直想在福建招兵买马、大展拳脚,可有郑彩在,势力发展得不快。要干大事,非吞并郑彩不可。

大明崇祯二十一年三月,清军进攻建宁,城中粮食不足,郧国公王祁,向朱成功借粮,朱成功允而不发。

此时的朱成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纯真的少年,而成长为政治家。

政治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利益。支持鲁监囯,让他在福建占住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只有鲁监囯垮了,自己接管他的势力,才能独霸福建。

从郑芝龙时代起,福建,就已被郑氏视为自留地,绝不允许他人染指。

朱成功,口惠而实不至,不赞鲁一矢,兵不逾洛阳桥之北。

三月二十九日,清陈泰、陈锦等部满汉军队包围了建宁,并发起猛烈攻击。四月四日,建宁城破,明郧西王朱常湖、国师王祁等死于乱军之中。

同月,清援闽主力进入省会福州。

鲁监国政权,风雨飘摇。

??

“侯服,卿怎么来了?”

一见到远道赶来的张名振,鲁监国精神一振。

定西侯张名振,字侯服,应天府江宁县人,足智多谋,是鲁监囯小朝廷的中流砥柱。

鲁监国随着郑彩去福建,开辟新天地时,留张名振、张煌言等人在舟山、渐东一带,招募义军,继续抗清。

福建、浙江书信往来不断,张名振见福建形势危急,特来向鲁监囯献策。

“监囯,清军大兵压境,您要早做打算呀!”

朱以海愤愤地道:“可恨郑彩误国,雨殷、履恭他们死得冤啊!孤恨自己,不能替他们报仇!”

张名振亦虎目含泪:“监国,小不忍则乱大谋,此刻大兵压境,不宜与郑贼翻脸。报仇的事,来日方长”。

朱以海点点头:“侯服从舟山赶来,必有妙策教孤”。

“臣是向监囯献隆中对来的”。

“隆中对?”

“正是,现在的形势,就如同三囯。虏朝、靖江王和您,三分天下”。

“嗯”,朱以海点点头。

“三家中,以您的形势最不利。浙江、福建,位于鞑虏腹心,是抗清的最前线。我们和鞑虏浴血奋战,那靖江王却在后方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唉!此节,孤亦清楚,可如何破解呢?”

“臣有联靖抗清、固地自雄、招才请师三策”。

“哦,侯服快讲”。

“联靖抗清,是联合靖江王一起抗清。最好是您去监囯号,劝靖江王称帝,他若称帝,鞑虏必先打他,福建、浙江可以喘息;固地自雄,是要找一块稳定的根据地养兵,臣以为舟山是个好地方;招才请师,是指稳定下来后开科举、募人才,再派人航海去朝鲜、日本请师助战”。

朱以海想了想:“联合靖江王一起抗清可以,但孤是太祖血脉,他不过是旁系血亲,去监囯号,劝他称帝,不可行。固地自雄、招才请师,孤都听卿的。卿速回舟山准备,万一福建守不住,孤就去舟山,先讨平黄斌卿,再攻取浙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