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第一闲王 > 第120章 来自大不列颠的神药

第120章 来自大不列颠的神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柳如是生性率直,从不在钱谦益面前,隐瞒自己的感情。

“受之,刚得到消息,人中殉国了”。

白发苍苍的钱谦益,闻此言,一楞,喟然长叹:“陈人中,侠骨风流。侠之大者,舍身取义,为国为民!吾不及也!”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

东林党领袖,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和陈子龙的恋情失败后,柳如是一度很无助。可能是上天垂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崇祯十一年,二十岁的柳如是结识了五十六岁的钱谦益。

崇祯十三年,柳如是以男妆相、“柳儒士”之名与钱谦益再相遇。

爱情这东西很神奇,按说两人年龄相差这么大,擦不岀什么火花,可偏偏就烧起来了。

第二次相遇时,钱谦益爱上了着男装的柳如是。他诗兴大发,当场念道“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之后,不顾老脸,死缠烂打。

柳如是,名如是,钱谦益就把自己住的地方改名为“我闻室”,和柳如是的名字相呼应(佛教经书经常以“如是我闻”开头);柳如是喜欢旅游,钱谦益就带着柳如是徜徉于湖光山色,诗酒作伴??

总之,我们家如是想要什么,我老钱就给什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日子久了,柳如是感其深情,愿意嫁给已经年过半百的钱谦益。

但是,柳如是心里有一个梗:她想要明媒正娶。

这件事很难!

按照大明朝的道德标准,士大夫涉足青楼、狎妓纳妾,会被看作是风流韵事;但是要大礼婚娶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乱伦之举,被视为洪水猛兽。

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他们都不敢越雷池半步。钱谦益敢不敢呢?

柳如是笑着问钱谦益:“您敢不敢三媒六聘,用八抬大轿,抬我进门?”

古语云:八抬大轿,抬的是大家闺秀;重金娶妻,娶的是完璧之身;明媒正娶,娶的是贤良淑德。只有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才用八抬大轿迎娶过门。

钱谦益慨然应喏:“能娶河东君,是我的荣幸。请放心,三媒六聘,一样都不会少”。

崇祯十四年,东林文坛领袖钱谦益用大礼聘娶柳如是。他怕别人反对闹事,不敢在陆地上办婚礼,雇了一艘游船,在船上办。

可是,他是东林领袖、当世大儒,声望实在太高。这种全然不顾世俗偏见和礼法名器的做法,让许多循规蹈矩的读书人无法接受。舆论哗然,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于是,在婚礼当天,许多人站在岸边,捡起石头往他们结婚的船上砸。

老钱才不管那么多。爱一个人,何惧洪水滔天!

为了置办风风光光的婚礼,他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汉书》出售。

办完婚礼,船偷偷靠岸,岸边早已备好八抬大轿。用这顶轿子,抬着柳如是入了门。

柳如是如愿成了钱谦益的继室夫人,钱谦益吩咐家人一律叫“夫人”,不得称为“姨太”,而自己敬称柳如是“河东君”。

钱谦益为柳如是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绛云楼里面陈列着各种书籍、古玩、瓷器、砚台。二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柳如是还为钱谦益生了个女儿。

??

老钱啥都好,就是太惜命,舍不得死。

大明弘光元年五月,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柳如是劝丈夫与其一起投水殉国。

那一天,她打扮得很美,明眸丽饰,呼一画舫,载酒与钱谦益同游西湖。

酒酣耳热之时,柳如是挽着钱谦益来到船首。只见碧波荡漾,湖水涟涟。

她慷慨地对丈夫说:“美哉,洋洋乎神州,今陆沉地倾,谁为击楫?大江已无生色,青山已蒙阴霾,此水将得君、妾而青光千古。”

接着便要与钱谦益一起投湖。

老钱不肯,当时他才六十出头,没活够,舍不得殉囯。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不殉囯,这事可以理解,毕竟蝼蚁尚且偷生。可他居然腼颜降清,这事就做得太不对了。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

史敦《恸余杂记》记载:“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不剃头,便杀头。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

时人有诗讥讽钱谦益降清一事:“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丈夫没骨气,降了清。柳如是觉得很丢脸,她不断地劝丈夫,痛改前非,为复兴大明出力。

很有效果。毕竟老钱只是怕死,并不真想当汉奸。

钱谦益降清后,因为是东林领袖,名气大,被召到北京,任清朝的礼部侍郎。受柳如是影响,他不想当汉奸,混了半年后便称病辞归。

名气越大,清廷越不放心,令巡抚、巡按随时监视上报。

老钱携柳如是返常熟。没过几天好日子,就因黄毓祺案被株连,囚南京狱。

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斡旋,钱谦益才得以免祸。出狱后,一家人被管制在苏州,寄寓拙政园。

他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在柳如是影响下,钱谦益积极从事反清复明的地下活动。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亲赴金华劝总兵马进宝反清;致书鲁监囯、朱亨嘉、郑成功,以“楸秤三局”作比喻,痛陈天下形势,列举当务之急著、要著、全著,并报告江南清军将领动态及可能争取反正的部队。

朱亨嘉看了钱谦益的建议,说:钱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划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忠躯义感溢于楮墨之间”。

??

钱谦益等柳如是心情平复下来,小心翼翼地说道:“河东君,跟吾来,家里来客人了”。

柳如是很奇怪,什么人来,需要这么小心?

钱谦益带着柳如是,走进偏僻的“耦耕堂”,推开门,一个戴着斗笠,身着黑衣的神秘人,端坐在屋内。

柳如是见此人,虽然相貌平常,却有一股急如风、静如林、掠如火、不动如山的侠士气概。

不禁好奇:“受之,此位尊客是!”

来人微微一笑:“下官锦衣卫千户,郭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