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第一闲王 > 第115章 到底认识还是不认识

第115章 到底认识还是不认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功在朝廷业在边。

这是大明楚雄举人刘联声写的纪念杨畏知的诗。

此时此刻,这位大明分巡金沧道大人,正在巡视楚雄城防。

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营,杨畏知苦笑:“沙贼这是要困死吾啊!”

杨畏知不怕死,他是陕西宝鸡人。当年高迎祥率众起事,流民大军进犯宝鸡、杨畏知率乡勇拒敌,勇猛有谋,一战成名;崇祯九年,曾多次与孙传庭合力阻击闯军;崇祯十三年,以保举特用,历官云南副使、分巡金沧道。这样一个久经战阵的爱国义士,又怎么会怕死呢?

这一次沙定洲集中了庞大兵力,他把军队分成七十二营,每七营为一大营,将楚雄层层包围。又环城立栅凿濠,不使一人潜出。挖了一道壕沟还不够,足足挖了三道。

杨畏知虽竭力据守,但弹丸小城,终究经不起长期围困,相持八十余天,城中弹尽粮绝,几乎支持不住,十分危急。

永昌推官王运向杨畏知报告:“大人,城里的粮食只够吃三天了”。

杨畏知叹了口气:“百姓何辜,遭逢此劫。王运,派人给沙贼送信,只要其不为难楚雄百姓,三日后,吾愿率百姓归降”。

王运泣道:“大人,楚雄百姓视大人为父母,愿为大人效死”。

“唉!身为朝廷命官,不能牧守一方,救民于水火,吾之罪也!楚雄投降之日,即吾死节之时”。

??

“汝清国倒是挺大方,居然封本国公为王?”

永昌府衙,黔国公沐天波笑着对来劝降的清使道。

清摄政王多尔衮雄才伟略,军队没打到云贵,目光已落于云贵。

清朝任命的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丁之龙,向清廷条陈滇、黔事宜中,提出“给土司敕印”与“沐国公宜封王爵”二条,多尔衮深以为然。他令署理贵州巡抚彭尔述招降沐天波。

“黔国公若肯归顺吾大清,摄政王说了,可封王爵”。

劝降的清使谄笑着,笑起来,那根细如柳枝的金钱鼠尾辫,一摆一摆的,煞是好看。

沐天波,字玉液,祖籍安徽定远,黔宁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孙。此人年仅十岁便袭黔国公一爵,担任征南将军。

他很吝啬,弘光帝派人找他助饷,一毛不拔。

虽然吝啬,此人优点却不少。别的特长且不说,擅使流星锤,喜欢藏锤于衣袖。

历史上,孙可望派王尚礼至昆明,想挟迫永历帝去贵阳。沐天波制住了王尚礼,他恐怕其他人中还有孙可望内应,生出变故。于是从袖中取出流星锤舞了起来。上下翻飞,出神入化,观看的人无不胆战心惊。王尚礼只好低下了头,长叹一声说:“吾现在已经是笼中之虎,就不劳烦您国公伸手了”。

沐天波从袖中抽出流星锤,笑道:“按说两囯交兵,不斩来使。可汝建州女真,本吾大明属地。以臣叛君,实乃叛逆。今日吾替大明诛叛逆。快哉!”

手起一锤,清使脑浆迸裂。

??

定虏侯李定囯的大帐内,来了一位尊敬的客人:石屏土司龙在田。

“干爷爷,您怎么来了?”

当年,八大王张献忠向大明朝诈降。大明朝派龙在田看守张献忠。

结果,龙在田和张献忠打得火热,不但不认真看守张献忠,反而卖兵器给张献忠,赚点银子。

后来,张献忠干脆拜龙在田为义父,李定国自然也成了龙在田的干孙子。

石屏土司龙在田,是石屏人的传奇。在石屏,关于龙在田的传说很多。

传说有一夜,皇帝梦见天庭洞开,一条雄龙伴风飞来说:“君想稳坐江山,请到南方寻龙子。”皇帝遂派人查找,在腊迷村找到了龙在田;龙在田的母亲怀孕三年,从肋间生下他;龙在田去落马槽村买马,那马,下地三年没站起过身子,龙在田说:“你是我的龙马,起!”那瘫马四脚一弹,站起来了;龙在田牵马去“莫测甸”东南半山腰一眼清泉边清洗,洗呀洗,洗得那小马长起了膘,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龙鳞,龙在田骑着龙马去北京见皇帝。

类似的传说有很多,中心只有一个,石屏土司龙在田,是石屏百姓的大英雄。

此时此刻,大英雄龙在田焦急地对李定囯说:“快,鸿远,速带吾见史大帅。沙贼兵围楚雄,杨大人快顶不住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