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36章 一统山河 续35

第36章 一统山河 续35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很多人对这些并不了解,有人说山涛凭自己的关系和爱好举荐官吏,并禀告晋武帝,晋武帝不仅没有怪罪山涛,反而对他更好。

山涛甄别选拔人才,对每一个人都进行品评,然后上奏,当时的人把这称为?山公启事?。

山涛向晋武帝举荐嵇绍,请求晋武帝任用嵇绍为秘书郎。

嵇绍由于父亲嵇康获罪,所以隐居在家,他想拒绝征召,不去赴任。

山涛对他说:“我为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季尚且有消有长,互为更替,何况人呢!”

于是,嵇绍答应了山涛去赴任,晋武帝让他做了秘书丞。

当年,晋在东兴一战中失败,司马昭问他的下属说:“对于这件事,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司马王仪回答说:“责任在元帅。”

司马昭勃然大怒,说:“司马是想把罪过推给我吗?”

命人把王仪拉出去杀了。

王仪的儿子王裒(pou),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是个孝子,为他的父亲死于非命而悲痛,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生,任凭朝廷三次征召,地方州郡七次授职,他都拒绝了。

西晋都城在洛阳,王裒在山东安丘生活,洛阳地理位置上位于王裒居住的西边,王裒从来不面向西就座。

他在父亲坟墓的旁边建了草屋居住,时常扶着柏树悲戚流泪,眼泪落到树上,天长日久,树因此而枯萎了。

他读?诗经?,每当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qu)劳(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长大很辛劳)”时,总会不停地流眼泪,他的弟子们因此就不再学习?诗经.蓼莪?篇了。

王裒家境贫苦,就亲自耕种,用地里的出产来糊口养家,用自养的桑蚕做衣服。

有人送给他东西,他不接受。

有人想要帮助他,他不允许。

学生们偷偷帮他割麦子,他扔掉,一定要自己亲自劳动。

他一直到死也没有去做官。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觉得这个人很奇葩。

那个时候的读书人,确实不一样,很多读书人有自己的坚守,追求理想,张扬个性,可以不做官,不为名,不为利,很有风骨。

竹林人物里也有很多人,寄情于山水之间,以后会专门讲。

这种风骨是有传承的,就是从魏晋开始,东晋陶渊明即便做了官,不开心,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依然挂冠离去,这都是魏晋名士的风骨。

吴国大司马陆抗由于年纪大了,加上操劳国事,身体不堪病痛,日益严重。

在灯枯油尽之时,他给吴主上书:“西陵、建平是国家的屏障,地势上位于长江的上游,二郡的西面、北面又与强大的晋国接壤。如果敌人泛舟顺流而下,那么就如同风驰电掣一样,迅速到达,那个时候,就不能依赖其它地区的援助了。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不只是国家的边界受到侵犯的小祸患。我的父亲大人陆逊,从前在西部边境时曾上书说:‘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然说容易防守,但也容易丢失。假如守不住的话,失掉的不仅仅是一个郡,就连荆州也会不属于吴国了。如果西陵有战事,就一定要竭尽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它。’我过去曾经请求在西陵驻守30000精兵,但是,主管的官员只是遵守惯例,没有派遣精兵。自从步阐事件以后,我方西陵守军人员有所减损。我现在统帅的兵力覆盖着方圆千里的地方,对外要抵御强大的晋国,对内又要安抚各蛮族,而现在所有兵力,才有几万,老弱病残,疲惫不堪,是很难应付突发战事的。我认为,各位宗室王侯,年纪尚小,不要给他们配备兵马,这会让西陵要塞兵员更加短缺。另外,我建议对黄门宦官进行招募,不能总是让百姓服兵役,很多罪犯都进入了黄门受到庇护。我请求特别下诏对黄门宦官进行清查,凡是清理出来的,把他们补充到边境最前沿的要塞,可以使我统领的军队人数达到要求的80000人,同时,停止各种劳役、徭役,集中力量做好防御,或许可以避免危机。如果不这样做,那就非常令人担忧了。我死以后,请特别注意西部边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