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16章 一统山河 续15

第16章 一统山河 续15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后来,又任命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司马望、司空荀顗等,共八公,同时并列设置。

晋武帝以魏氏孤立无援的弊害作为警戒,因而大封宗室,赋予他们职权。晋武帝又诏告诸王可以自己选择封国中的官吏,只有卫将军齐王司马攸不敢自选,全部官吏都请求晋武帝指派。

晋武帝大封宗室,以为能加强统治,后来证明实则给自己种下了苦果。

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造成春秋、战国之间几百年征伐不断。

西汉初年实行分封制,汉景帝时期晁错为了削藩,造成七国之乱。

历史是用来借鉴的,不是用来重复错误的事情。因此,前事不忘,后世之事。

晋武帝还下诏,免除曹魏宗室的禁锢令,废除各将领及地方大员的纳人质于京师的制度。

为了方便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段历史,有些人物需要单独作一下总结性介绍。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这三人祖籍皆为山东琅琊人(今山东沂南县),诸葛亮与诸葛瑾是亲兄弟,诸葛瑾为兄长,诸葛诞为二者的堂兄弟。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别在蜀国、吴国及魏国效力,这样做的好处,不至于全族覆灭,可以和胜利者分享成果,保持家族的兴旺发达。

在战乱持续的年代,人人自危,士大夫同样如此,这样的做法,不止诸葛家族,山东琅琊王氏也是如此,王衍做司徒的时候,让族弟王澄、王敦分别担任荆州、青州刺史,为了保持家族的兴旺,在看好的诸侯王身上押宝,王衍建议王导交游司马睿,后来帮助司马睿在建康立足,东晋流传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王氏一族在东晋朝权倾朝野,势力极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面的王,说的即是琅琊王氏。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父亲早逝,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隐居隆中。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后,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随后夺占荆州。后来又攻取益州,在汉中又大败曹操,占领汉中。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蜀汉政权建立,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诸葛亮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加强战备,曾五次北伐中原,皆因粮草不够,每次折戟沉沙。

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颇惧政治才能,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军事上也为蜀汉形成鼎足之势立了不少功勋。

他还是个发明家,有很多发明创造,如灌溉浇水用的车,运输用的木牛流马。

同时,他对书法,绘画有所涉猎,对音律很精通。

根据人物与本书的关联程度,这里对诸葛亮就不多做介绍。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227年--263年),小的时候,诸葛瞻很聪明,诸葛亮甚至担心他小时了了,大未必好。

成人后的诸葛瞻就没有诸葛亮那么厉害了,才能其实比较平庸。

他在蜀国最危急关头,率兵去抵抗邓艾的部队,诸葛瞻在涪城停滞不前,犹豫不决,部下多次劝说无效,诸葛瞻没有据险而守,邓艾军队长驱直入,击败了诸葛瞻的先锋部队,诸葛瞻听到消息后退守绵竹。

到绵竹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已经来不及了,决心全力一战,以死明志。

邓艾命邓忠、师篡从左右两面对诸葛瞻发起进攻,起初失败了。但是,邓艾又给二人下达了死命令,继续进攻,否则提头来见。这样,诸葛瞻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血洒疆场。

从诸葛瞻关键时刻的表现来看,整个过程的确比较平庸,非大将之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