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群鸡山安置了好多边民
颜杜氏吃得好,奶水也足,小四和小五也是见风长,没几天小脸就圆嘟嘟、胀鼓鼓的,也日渐白皙了起来,福宝总算是松了口气,不然还打算早点给他们喂灵泉水,让他们变帅点呢!皱巴巴的像小老头,哪里像她弟弟?
两个孙子出生的第二天,颜奶奶就让子墨给京城的老头子传了信,要不是鸽子负不了重物,都想让它带块尿布,让老头子也闻闻小孙子的尿性。
本来想给双胞胎弄个“洗三宴”的,但是颜杜氏没有同意,横竖也没有娘家人,弄这些也没多大意思,还搞得全家人累,所以给了个托词说等小六出生了再一起弄。
而且村民们现在在外面忙着春耕,热火朝天的,弄了洗三村民们还得抽时间过来,劳民伤财的还耽误事,还不如安安静静的坐月子,反正两个孩子一起闹腾也不寂寞。
不过到底是喜庆的事,奶奶高兴,一次可生了两个呢!村子里可是少有的事。第三天还是让颜永毅放了几挂炮,又找来六娘和二叔婆几个人帮忙,跟刘婶包了不少巴掌大的肉粽子,每家都分了两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子泡了灵泉水的缘故,生长的速度有点快,原计划二十来天后才可以种的,现在还不到十五天,秧苗就窜了老长一截。
刘庄头跟颜永毅说可以移植了,以前大爷每天都出去地里巡一次,自从大夫人生了双胞胎,大爷就窝在家里守媳妇孩子了,不提醒他,他恐怕都忘了这么重要的事了。
现在颜永毅除了不太敢抱孩子,换尿布端尿盆啥都做,没事刘庄头也不会主动找他,找上来他自然知道是什么事了。
刘庄头还说了:这段时间山上的地也耕了不少,种好秧苗,药草也可以陆续种了。
他在提醒大爷赶紧得买药苗呢,原来在附近几个县也没听说有药苗卖的,所以刘庄头也以为药苗是从香洲郡或者京城运来的。
大爷现在跟猫冬似的,不提醒一下万一错过了种植怎么办?
“那我待会就去跟村长说,明天开始分秧苗了,让各家各户一早就过去铲秧苗,赶紧种下去,我们家那七十亩迟个几天,等他们种完再帮忙也没问题。”
刘庄头乐呵呵地回答:“明天大爷也不用过去了,就是跟你提个醒,村长这几天都在暖棚里蹲着呢!我告诉他就成。
不过村长已经发话了,让当初习武的都全部先帮我们种,还当初欠我们那十日的工,加上报名的长工有八个,这几天应该也能种上不少,再过两三天各家做完,短工就多了,也不比他们迟得了几天。”
听刘庄头这么说,他更是不急了,不过到底觉得自己这段时间也太过分了,偷懒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想想还是出门一趟,不然村子里的人怕都会传开,他帮媳妇坐月子了,他也是要脸的好吧。
“那就行,有刘庄头和刘叔在,我可不担心,你是老把式了,就按你的想法做吧。”
颜永毅现在也不用亲自去种地了,但是习惯干活的人,也不能光做甩手掌柜,大局还是要管控好的。
全村又忙碌了几天功夫,现在站在晒场上四周望去,村子里原来光秃秃的地里全部变成了绿油油的一片,对比起大妈山上刚刚开始冒芽的树木,更是绿意盎然。
这两天,颜永毅和颜永力也把大舅和秀娘娘家的秧苗也都拉了过去,刘庄头还特意一起过去了一趟,交代了一些种植上注意的事情。
过去后才发现,他们两个村已经听了县衙的指挥,都有搭了暖棚育秧的,秧苗都已经长出来了,只是因为比他们村撒得迟,可能还要等个十来天才能够种植,但是也是大好的景象了。
不然全村就他们一两户种下去,难保村子都少不了眼红眼热的,现在家家户户都可以种上,倒不担心有人搞破坏了。
萧大人果然是相信他们桃花村的,得到消息应该是马上就宣传开了,不然哪有那么快的速度。
如果大盛朝的官员都像萧大人这样就好了,也不怕百姓没饭吃。
从秀娘家回来,路过靠近小鸡村的那一段,发现几个位置都正在热火朝天的盖房子,而且都是围绕着小鸡村附近那一片山建的,那一片叫群鸡山,看着起码建有十个村子都不止。
“村子那么密集,怕是安置了不少人吧?”难道所有灾民都由清流县来安置吗?难道西面北地的来了也不走了?
颜永毅看见人忍不住吆喝了牛停下来,问路过的一对老人。
没想到却刚刚好问到了当初住在潘秀才家下面的那两个老人家,现在看着还精神着呢。
老人家看见子墨和颜永毅一开始有点不敢用认,不过寒暄了几句都还记得,也是送那十几斤米才让他们活下来呢,所以看见他们感觉亲切得很。
“潘秀才在那边生活还好吧?听说现在你们桃花村是清流县最好的了。”
老人家消息还挺灵通的,看到熟人也很热情,巴不得拉住他们唠上几句。
颜永毅谦虚地说:“说是最好那是误传了,只是我们村子里的人都团结和睦,勤勤恳恳的,灾情的时候也没遭抢,不至于挨饿而已。”
“不挨饿就已经不错了,如果不是县里救济那几十斤粮食,其他村
怕是现在连草根都没得吃,听说其他县都比清流县死的人要多呢。”
这一点他们是相信的,因为他们提醒萧大人一开始囤了不少粮,后来又是施粥又是放粮、就是救济的,肯定救活了不少人。
看颜永毅他们对安置的移民村感兴趣,老人家指了指:“你们看,县里刚刚安置下来的灾民,说是都不止万人了。”
放眼望去和一路过来看到的,光就围着这附近山脚下,都安置了不下十个村子,而且单看房子就知道安置的住户都不会少,村子都是围绕着大山建的,说是要永远在这落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