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麻袋
偏偏他在宫里宫外人缘又极好,若是处罚了他,难免会落得一个刻薄的名声。
当时,同样年幼的陆霁清狠狠的嘲笑了她一番,看到她委屈的落泪后,又嘴硬心软,当天夜里拉着她将那个太监扣了麻袋,狠狠的打了一顿。
后来,因为这件事陆霁清挨了打,被询问的时候却绝口不提姜永宁的名字。
回想起当日的场景,姜永宁难得看陆霁清顺眼了不少。
陆霁清见她看过来,下意识的挺直了脊背,连下颌都抬到恰到好处的位置,即便是侧颜也能够令一众少女心动不已。
然而,姜永宁心里却想着,朝廷应该已经收到乾一传回去的证据了,动作快的话应当在来的路上了。
算算时间,应该来得及。
“公主收拾好了,可以就寝了。”雁回道。
姜永宁收敛的心神,却发现雁回和雁声表情怪异。
雁回雁声,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愿意率先开口。
一旁的陆霁清丝毫没有应该离开的自觉,他暧昧的看了一眼姜永宁,然后带着暗示的看向了雁回和雁声。
姜永宁:“……”
离开了皇宫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正在雁回和雁声犹豫着是否要出去的时候,姜永宁却扣住了他的手腕,不顾陆霁清的求饶,将人连推带扭的赶了出去。
陆霁清哀怨的盯着紧闭的房门,像是一只被抛弃的狗狗搭拢着耳朵。
姜永宁两腮微红,薄而优美的唇向上翘了翘。
细碎的微风拂面而来,陆霁清的耳朵动了动,不着痕迹地朝着一个方向瞥了一眼,快步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不久后,陆九悄无声息的出现,“殿下,乾天追踪花媚一行人,半路上遇到埋伏,乾天受了轻伤,花媚不知所踪。”
陆霁清直接问道:“是不是林北辞做的?”
“来人带着面具看不清楚样子,一共十个人配合有序,看路数倒是有些……”
陆九欲言又止,吱吱呜呜半天。
陆霁清没了耐心:“如何?”
陆九硬着头皮回答,“看路数似乎有些像我们大梁培养出来的暗卫。”
陆霁清猛然回身,眼里揉碎了火光。
各国培养暗卫的方式各有差别,即便是一个国家内,不同门户培养出来的暗卫也不尽相同,但是总有相同的地方。
陆九垂下了眼眸,“属下在他们的身上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本想追上去查看一二,却险些被他们发现,没办法,属下只好先一步回来。”
“殿下可要继续调查下去?”
“查。”陆霁清一听瞳孔猛的一收,全身的肌肉猛的绷紧,“另外再查一下,是什么人在背地里散播永宁的谣言?”
陆九不以为然,“这还用调查吗?肯定是那些看不惯她的人,这要是调查要查到什么时候去,而且这是姜永宁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陆霁清霸道发言:“我是永宁的人,永宁的名声不好,你觉得我能好吗?”
陆九一时没转过弯儿来,仔细一想,还真有几分道理,殿下明面上是陆霁清的面首,倘若姜永宁的名声毁了,殿下岂不是也要受到牵连?
这时,守在门外的乾一突然顿住了脚步,诧异的看向了陆霁清的房间,他隐约听到了什么声音,可靠近却只听到了绵长的呼吸声。
乾一呼出了一口气,或许是他想多了吧!
应该没有人能够在他和雁声雁回的眼皮底下来去自如。
确认了村长一家全都入睡后,乾一才进屋与姜永宁禀报。
“属下听到村长的儿子和村长在商量是否要将我们的行踪告知府衙。”
姜永宁蹙眉,一路上她刻意改变了服侍和妆容,莫非还是被发现了?
乾一继续道:“村长觉得公主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不会是朝廷命官,所以没打算告知县衙,不过由此可见,在我们来之前南阳郡应该已经派人警告过村民,不让他们乱说话。”
姜永宁想起先前吃饭的时候,她试探性的问到了此次的瘟疫,村长和儿子便立刻打起了警惕,看她的眼神都变得古怪了几分。
原来是早就得到了提醒。
王素做事倒是谨慎,可惜没用在正地方。
“白日里,村长说的话你也听到了。”
“公主说的是关于您的谣言的事?”
姜永宁点头。
乾一道:“其实民间有不少地方都在传类似的谣言。”
“你之前怎么没说。”
“属下以为公主早就知道。”
姜永宁一噎,她的确是早有准备,她以为顶多是传一些祸国殃民,垂帘听政一类的话,却没有想到百姓传的最多的是她好色。
她好色吗?
她哪里好色了?
姜永宁觉得自己受到了最大的恶意,其心可诛。
“查清楚是谁在背地里散播本公主的谣言,要找到源头。”
乾一察觉到了姜永宁的愤怒,忙道:“属下已经让底下的人去调查了,一定能够查出来,绝对不会让公主白受了这份委屈。”
在乾一看来,长公主在治国方面远胜于朝中的老臣,陛下
年幼,若不成长公主临危不乱,大乾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
长公主是大乾的巾帼英雄,怎么能被人污蔑。
姜永宁深吸了一口气,“他们还说别的了吗?”
“其他的倒是没说,提到了明日朝廷要发救济粮。”
姜永宁眸光一闪,“明日我们也去县城。”
她到要看看南阳郡的百姓是不是都对这位郡守推崇备至。
“时间不早了,你也些休息。”
“是。”
乾一点了点头,并没有选择和陆霁清睡在一个房间,而是去了外面马车上睡。
翌日清晨,姜永宁在村长家用了一顿简简单单的便饭,临走之前多给了老人家五十文钱,买了一些水和干粮。
老村长笑得合不拢嘴,连道感谢。
可等到一行人离开了村子后,村长还是让他儿子跟了上来,一直跟到了城门口,确认他们进了城,住进了客栈这才返回。
半路上就遇到了村里的一行人。
大家手里拿着户籍,手上拎着袋子或者背篓,全都是来领赈灾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