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异常
雁声和乾天二人率先前去查看,“公主,前面有一个小村子,看上去有差不多二十几户人家。”雁声说着面露难色。
姜永宁扫了一眼一言不发的乾天,问:“可是有什么异常?”
雁声瞥了一眼乾天,语气中带着不满,“他说村子有问题,可是哪里有问题又不说。”
“……”
乾天梗着脖子并没有要开口的意思。
雁声心中的怒火更胜,“公主你也看到了,奴婢问他什么他也不说,一口咬定村子有问题。”
乾天紧蹙着眉头,男子里面一团乱,半天才憋出来几个字,“属下就是觉得里面有问题。”
雁声怒道:“有问题你倒是说啊!”
姐姐雁回低声提醒:“长公主还在呢!”
姜永宁没有问乾天为什么觉得有问题,杀手有异于常人的敏锐直觉,这一点她相信乾天。
雁声也相信乾天,不过是气他不说出来。
姜永宁略一思考,看向乾天,语气温和的道:“你觉得有问题,具体是哪里有问题,是村子有问题,还是人有问题。”
既然村落有问题,要么就是人,要么就是村子整体有问题。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乾天。
乾天定了定神,似是想到了什么,“公主,问题就在于里面住着的很多都是青年和妇女,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孩子一个都没有。”
一个正常的村落,青年,妇女,老人,孩子都会有,不可能只有青年和妇女。
这就是不正常的地方。
雁回解释道:“南阳郡刚刚遭遇了瘟疫,老人和孩子体质弱,说不定都已经死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公主千金之躯,难不成你想让公主睡在野外吗?”
乾天胆子大了起来,“若是村子真的有问题,公主若是去了就是羊入虎口。”
公主的安危自然最为重要。
雁声憋了一肚子的气,狠狠的瞪了乾天一眼。
乾天不明所以,他不是说了问题在哪里吗,怎么还瞪他?
姜永宁并不介意在野外过夜,既然知道村落可能有问题,自然不会撞上去。
“既然村子有问题,今天晚上暂且在外面过夜。”
乾天感受到了长公主的信任,脸上露出了大大的笑意。
这时,余光察觉到雁声看过来,下意识的压了压嘴角,又觉得这样不够,于是又带上了几分讨好。
雁声愣了一下,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乾天也跟着傻傻的乐,虽然不知道乐得是什么,总是跟着乐就对了。
天很快昏暗了下来,三人找了一处避风的地方,架起了火堆,将马车上的干粮拿了下来。
虽说在野外过夜,但是吃的东西可不能寒酸了。
出宫之前,姜铭钰特意吩咐御膳厨房,准备了许多好吃又便于携带的干粮,一路上他们吃用了不少,如今只剩下馒头和一些细米了。
雁回和雁声从马车上取一下陶罐,倒了一些细米和清水进去,然后又将馒头架在火堆上烤没多久,馒头,被烤的金黄粥也煮好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丰盛,但是对于雁回和雁声来说,这却是委屈了长公主。
“长公主等到了南阳郡就能吃好吃的了,您先委屈一下。”
姜永宁看着战战兢兢的雁声,轻笑出声:“本公主昔日上战场的时候,什么苦没有吃过,能吃到粥和馒头已经很好了,民间的百姓怕是连这些都吃不上。”
想到盛品兰传回京城的公文,姜永宁连手中的馒头都有些吃不下去了。
盛品兰自小没有离开过京都,这一次又是替朝廷办差,恨不得尽心尽力把所见所闻全都记录下来。
在去安化县的路上,看到了许多被瘦的皮包骨的百姓,路边随处可见百姓的尸体,所过之处树叶被撸空,河水枯竭,百姓一日都吃不上一顿饱饭,能够喝到一碗粥,已经十分难得。
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会吃土来充饥。
百姓过着如此艰难的日子,姜永宁怎么能说出嫌弃粮食的话。
陆霁清吃了半个馒头,便有些吃不下去了。
姜永宁以为他是嫌弃粮食粗糙,忍不住讥讽:“怎么嫌弃馒头不好吃吗?可我怎么记得,曾几何时连这样的馒头你都吃不上。”
刚到大乾的时候,陆霁清就是一个人人可欺的质子,吃的饭菜都是馊的。
倘若能够吃上馒头,那一定是宫中哪个主子发善心,粮食发多了。
陆霁清早就习惯了姜永宁的讽刺,并不反驳。
事实上,他并不是受不了馒头的口感,只是有些热的发晕。
毕竟他的伤还没有完全好,姜永宁可以像是没事人一样,日夜兼程的赶路,他却不行。
陆霁清不解释,姜永宁也觉得没意思。
吃好后,雁回和雁声,手脚利落的将东西收了起来,乾天泽去四周打探。
二人并肩而立,陆霁清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明日就要到南阳郡了,公主是打算先去府衙还是在民间查访一番?”
陆霁清熟悉姜永宁的脾气,既然来了南阳郡,自然要彻查到底。
而微服私访是最好的方式。
姜永宁虽说一直生长在宫里,但是一直向往宫外的生活,眼下好不容易有机会,自然不想错过,况且这一次出行也是为了办正事。
“先不去府衙,本宫既然来了,自然要四处看看才是。”
陆霁清并不意外,挑了挑唇角后说道,“我以为公主最在意的是铁矿。”
姜永宁勾了勾唇角:“铁矿固然重要,但是根据调查来看,南阳郡山中的铁矿规模并不是很大,朝廷又不是没有更大的铁矿,本宫更在乎的是南阳郡的百姓。”
户部的人盘算过南阳郡山中的铁矿,若是日夜不停的开采,大概能够装备一万人,而且还不是最好的装备,如果是最好的装备,大概能够装备六千人左右。
六千人而已,得知这个数目后,姜永宁就不那么着急想要看到铁矿了。
从小可以见大,有些在官场上听不到的声音,在民间却能够听得到。